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展望民俗文化产业开发

郑纯方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作者: 编辑人: 发布时间:2005-09-29 08:00:00

大凡民俗文化总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间性,总是与一方水土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它既是一种局限性,又是一种特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选择的空间自然十分广阔,但若从特色与务实出发,笔者以为把目光投向民俗文化不啻是一个明智之举。
形成产业才能焕发生机
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多数的民俗艺术处于自然存在的形态,成为时代和市场宠儿的还为数不多。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文化界、经济界在观念认识上相对滞后,文化人的市场意识不强,常常是坐以论道;一方面是民俗文化经过调研把那些艺术含量高、市场可操作性强的品种遴选出来,加以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开封市的群文工作者在搞民间文艺集成时选择并挖掘出的开封盘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近年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均有商业性探索并取得成功,还涌现出“鼓王兄弟”这样的知名人物。现在,开封已有近百支盘鼓队,有水平较高的艺术编导,可以说形成一个特色文化产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还没有做起来,这就很可能坐失市场良机,使优势流失。笔者在另一篇有关对策的拙文中曾谈及此事,认为它应是地方政府及文化部门列入“十五发展规划”的一个项目。因为从盘鼓的制作、技艺培训、创新编排,到占领国际国内演出市场等都将大有可为,至少群文单位应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大项目来进行实际的开发运作。尤其是在文化旅游的理念成为时尚热点的时候,市场对民俗文艺的需求是相当迫切的,前景也很广阔。
旅游市场活性要素
现状表明,旅游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引力来源,二者相辅相成。一般地方的旅游景点建设都是以文化为旗帜,强调民俗文化对旅客的吸引。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里如果没有民间百戏和绝活表演的特色,就不会有活力,也很难成为河南旅游的首选景点之一。由此,以精品意识开发和包装民俗文艺,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并融入现代科技,就有可能形成产业,成为旅游业魅力不减的重要精神支柱。这当然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不过应当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专家已有立论,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则是特色的基础,民俗是最有特色的文化。书画、瓷器、古玩等几乎与旅游相伴而行,是景点之需,也是游客之需。各地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特点。凡个性的旅游产品大都以地方民俗取胜,这正是民俗文化形成产业的可为之处。桂林的蝴蝶标本纪念盘和特色木雕已形成自己的市场,开封的汴绣艺术品《清明上河图》、世界名画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气候。
对产业开发功能的再认识
对民俗文化进行产业开发,只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或者是文化产业开发的切入点。其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成为新兴企业乃至企业集团的主打产品和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2.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带动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3.拓展文化事业的空间,在建设先进文化方面更有实力。4.有利于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精简分流,既坚持公益性,又在创办文化产业中探索发展之路。5.能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对民俗文化艺术进行产业开发,还有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其一,地方政府应有一个宏观规划,给予积极扶持,提供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创造宽松的环境。其二,鼓励和欢迎文化经纪人或经纪人公司合法参与开发经营活动,使市场渠道通畅。其三,要严格选项,确立精品意识,防止粗制滥造和破坏性、投机性开发,保护好民俗文化资源。其四,面向大众,从小处着眼,从实际出发,由小做大,逐步发展。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