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民间乐器欣赏

来源:河南艺术网 来源作者: 编辑人: 发布时间:2007-04-10 08:00:00

  

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於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隋书?音乐志》:[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庵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用於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月 琴 Yueqin
弹弦乐器。唐代己有月琴之名。其形制与阮相 近。清代,琴颈缩短,演变为现代的样式,音箱呈满圆形,琴颈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音域为两个八度。本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制成宽颈月琴。长67厘米。十八至二十四品,定弦g、d1、g1、d2,音域:g-c4用尼龙缠钢丝弦。八十年代制成长杆月琴,长80厘米,缚弦下移,增置弦码,音箱内横音梁间增置两条竖音梁。三十品,定弦g、c1、g1、c2。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弹奏,技巧有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常用于京剧、楚剧等戏曲伴奏。

唢呐

双簧气鸣乐器。广泛流传于亚非欧许多国家及 中国各地的吹奏器。唢吶是阿拉伯语'surna'(祖尔纳)的一种音译。金元时传入中国。明王圻(三才图会)载'锁吶,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项吶除吹奏军乐外,还用于衙门鼓吹,戏曲、歌舞等伴奏,在民间吹打乐队中为不可缺少的具有特色的主要乐器。
唢吶由哨、芯子、气盘、杆、铜碗等部分组成。杆(即管体)多以柏木或红木为材,上小下大呈固锥形管.开 8个按音孔(前7后1)。芯子是一条细小的铜管装在唢吶的杆上端,附有一囗形气盘。有的在芯子上附有两个中空铜球作装饰。哨子(双簧片),插在芯子的顶端,多数取材芦苇,也有用麦杆制作。唢吶杆下端承接一喇叭形铜碗,以扩音和美化音色。
唢吶在中国流行很广,民间称谓不一,有的以形制的大小分别称为大唢吶、中唢吶﹑小唢吶﹔有的以唢吶杆用材不同,将铜杆唢吶称为铜笛,锡杆唢吶称为锡笛﹔另外还有梨花、海笛、吉子等名称。藏、苗、蒙古、朝鲜等族均有各自形制的唢吶?P>C 传统唢吶的按音孔根据七声音阶顺次排列,各个孔距基本相等,因而mi、 fa 和 si、do 的小二度音程稍大,需依靠演奏者的气息控制和使用交叉指法调整音高。传统项吶可翻转七调,如浙江温州唢吶曲牌[将军令),从C调开始,连续五度关系转调,中经 G、D、A、。E、bB、F 各调,最后还可以转回C 调。唢吶音量洪大,音色高亢明亮;如用软哨吹奏,音色则较柔和,音域为两个八度加大二度。1949年以后,音乐工作者对唢吶进行了改革,出现了加键的半音阶唢吶,有高音、中音、低音等 3种,扩大了音域.转调方便。吹奏唢吶有多种技法,如滑音、吐音、气拱音、气顶音、打嘟噜、循环换气(长时间吹气不断)等。民间艺人还创造了模仿三弦音(短促而富有弹性的顿音)、萧声(柔和伍美的弱奏声)、鸡啼乌呜、人声歌唱等特殊技巧,使唢吶成为一种表现力很强的独奏乐器。著名的项吶曲目有(百乌朝凤)、(婚礼曲)、(小开门)、(大合套)等。

   阮 (ruan)
形制:阮由琴头、琴杆、音箱组成。琴头呈如意状,4个弦轴分别装在琴头两侧。琴杆修直,背部呈扁圆形,正面平整设指板,面上粘山囗和品位。设24品,依十二平均律排列,每半音一个品位。音域可达3个八度。音箱正圆,面板和背板略成拱形,面板上方左右开音孔,下方中央有拨扶手。下设缚弦的固定弦根。4根金周弦,由细到租称为1、2、3、4弦。阮以尺寸大小分为中阮、大阮两种。中阮音色恬静、醇厚.大阮音色口润、雄厚。各有3种定弦方法;中阮为 G﹐d、a、e,G﹐d﹐g、d,A、d、a、d﹔大阮为 C﹐G、d、a,D.G﹐d﹐g
阮的演奏技法通过演奏者的继承接展和创造右手指法已发展到30多种.常用者有范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剔、滚、摘、伏等。左手指法有l0 多种,常用的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绞、绰、注等?P>C 历史上汉琵琶是'阮'的前身。在南京西善桥古墓出土的南朝时期(420~589)(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其中阮咸斜抱一件乐器弹奏的图像.它为今人研究阮的历史、形制、沿革及演奏等提供了确切资料。据(新唐书.元行冲传),武则天在位时.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铜器,身正圆似琵琶,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的乐器相似。元行冲认为,'此阮咸所作批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至宋代.宋太宗赵匡义于至道元年(995)把阮改为5弦,称之为'5弦阮'。
阮既可独奏,也与其它乐器合奏,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三国时代的青袖瓷仓上有阮与其它乐器合奏的陶塑装饰﹔麦积山北魏壁画上绘有笳与阮的合奏图﹔敦煌壁画佛座前乐舞的乐队合奏中有阮﹔宋人仿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卷有阮与古琴合奏等。
据史料记载,阮的乐谱十分丰富。如,宋代以前有(阮咸谱)20卷,(擘阮指法)1卷,(琴阮二弄谱)l卷等。可惜这些阮谐均已夫失。阮的制作在唐代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现存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嵌螺细紫檀阮,其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已相当完善。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曾仿制过古代阮﹔1946年前后,无锡华光国乐团按唐代阮的形制,研制出三弦的大阮、中阮各1把。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管弦乐团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依十二乎均律补齐半音,使转调不受限制﹔增加品位,使音域扩展到3个八度以上。新改编和创作的独奏曲目有(瑶族长鼓舞)、(引水上山坡)、(调歌)、(火把节之夜)等。
  
  
  

上一篇 中原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