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邋遢大王”重出江湖

中国经典动画如何复兴?

来源: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2-08-25 11:19:15

今年夏季,又一部国产经典动画《邋遢大王奇遇记》重返大银幕,令众多铁杆“粉丝”欣喜不已。当今天的孩子们正热衷于“喜羊羊”时,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动画片的主人公“邋遢大王”已经27岁了。

上世纪80年代,面对动画片的日美风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辈艺术家钱运达、阎善春、凌纾等领命创作,历时两年制作完成了我国首部国产电视系列动画《邋遢大王奇遇记》。在这部动画以全新面貌再次与观众见面之际,老一辈艺术家也为我们揭开了那段中国动画鲜为人知的往事,给观众以新的启迪。

《花仙子》倒逼“邋遢大王”诞生

“那个时候,一到六一儿童节,报纸上总要批评说‘现在电视荧屏上总是日本动画《花仙子》’,没有一部像样的国产动画。”《大闹天宫》原画、上海美影厂原厂长严定宪回忆起“邋遢大王”诞生的前前后后。

“当时很多家庭已经开始有能力购买9寸的黑白电视机了,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小朋友,最大的娱乐消遣就是看电视。没有一部好的国产电视系列动画,大家都很着急。”“邋遢大王”编剧凌纾对记者说。

时任上海美影厂厂长的严定宪很快拍板,他向上级部门汇报,建议削减一些动画艺术短片的产量,尽快推出电视系列动画,满足观众需求。于是,当时正在创作一个有关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动画电影长片的钱运达、阎善春、凌纾等停下脚步,组成了“邋遢大王”的创作班底。

“邋遢大王”的诞生过程充满了童趣和想像力。编剧凌纾有一次到内蒙古草原搜集素材,发现当地正在闹鼠害。“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写一部动画片,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老鼠,看待破坏环境的后果。”恰巧,凌纾的女儿和邻居小朋友都爱玩沙子,家长都说他们是“邋遢大王”,凌纾迅速捕捉到这一细节,由此“邋遢大王”诞生了。

“邋遢大王”为何没成为“中国版柯南”?

令凌纾颇为自豪的是,“邋遢大王”童话故事所描述的重要细节——男主人公误服“缩小药”,比日本漫画家青山刚昌笔下的“名侦探柯南”早了近10年。不过凌纾同时也有点遗憾,只有13集的“邋遢大王”最终没有成为“中国版柯南”。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动漫产业链已逐步成熟,而中国几乎仍停留在艺术动画的传统模式中。《名侦探柯南》1994年开始在日本漫画杂志上连载,1996年推出电视动画,1997年诞生影院版,至今依然新作不断,赚取全球版权收入。

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动画界显然对这样的产业链非常陌生。阎善春回忆:“当时的动画制作模式还是相对封闭的,我们的眼界也不够开阔,顶多看看已经进口的片子,还没有摸到美日等国动画工业化的窍门。”据阎老介绍,《邋遢大王奇遇记》完全是“拷贝”我国传统影院艺术动画长片的创作模式,所以130分钟的画面精细程度极高,几乎每一格的人物表情和对白都用手工绘制的方法进行微调与核对,比起《花仙子》等日本动画来说,加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老艺术家们解释说,另外,“邋遢大王”与美日等国的系列动画最大的区别,还在于中国故事强调本身情节的跌宕起伏,这部一气呵成的童话被切割成了13集,而柯南等动画故事的情节则往往是一集一个故事或几集一个故事,前后关联度不大。这也是“邋遢大王”后来没有演变成“中国版柯南”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创作有弊也有利,当年我们把对动画艺术片的追求都倾注在‘邋遢大王’身上,以至于今天修复版的影院动画里,还能看到当时细腻的填色和流畅的动作,这是中国特色的烙印。”阎善春说。

“激活”中国经典动画形象仍待探索

“邋遢大王”是继3D版《大闹天宫》后,被誉为动画“中国学派”摇篮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一“激活经典”的案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钱建平说,从3D版《大闹天宫》开始,美影厂“激活经典”工程就更加注重原汁原味,保留部分手工动画的痕迹及原创音乐,成为向动画前辈致敬的一种方式。这次“邋遢大王”重返银幕,也拒绝加入“屌丝”“HOLD住”等戏谑式的新对白,而是给人以20多年前的温馨回忆。

“经典动画形象的‘复活’不能太夸张,而是要告诉年青一代,老一辈的手工动画是怎么来的,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足矣!”凌纾说。他和钱运达、阎善春虽都是古稀之年,但为了“邋遢大王”的修复、剪辑,丝毫不敢懈怠,前后花费两三个月时间监督了修复全过程。令老艺术家欣慰的是,“邋遢大王”重映后,豆瓣网上影迷的打分超过了8分。

钱建平认为,尽管时下对一些中国年轻人而言,美式、日式动画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但坚持中国特色的动漫创作也很重要。他说,上海美影厂正在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汲取新的创作灵感,探索开拓水墨、剪纸、木偶等二维领域的新一代中国流派作品。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