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诗圣著千秋 草堂留后世

——隆重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

来源: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2-09-14 16:16:29

光耀古今的千秋诗圣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闻一多)

多舛人生:赋到沧桑句便工

杜甫,字子美,712年生于河南巩县。20岁起开始漫游生涯,746年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安史之乱中,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后因房琯事件被贬华州。759年弃官入蜀,于成都筑茅屋而居,前后近4年,写诗240余首。765年携家出蜀,后滞留夔州,飘泊荆湘,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现存诗歌1450余首。

辉煌成就:子美集开诗世界

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被后世誉为“诗圣”,他的诗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创作传统,兼收并蓄,集合众家之所长,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沉郁顿挫”风格,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杜甫完善多种诗歌体式,擅长七律、五律、五绝、七绝等各种近体诗歌,也精通三吏、三别这类古体诗,他的诗歌是对现实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被称为“诗史”,“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高度凝练准确与丰富多彩的语言”,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继承的典范。中唐以来,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没有不受杜甫“沾丐”的,苏东坡曾评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崇高精神:常使诗人拜画图

除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杜甫的重要贡献更在于对民族精神的塑造方面。自宋代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都从杜诗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为后世留下可歌可泣的传奇事迹和长留天地的浩然正气。宋代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反复吟诵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文天祥在狱中云:“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则评价道:“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张志烈如此深刻地解读杜甫文化精神:杜甫精神就是杜甫的全部诗文创作和立身行事中体现出来的以忧患意识、民本思想为基础而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各种美德的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人高尚气节和伟大人格的象征。杜甫的思想系统中有三大要点:一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尚道德情操;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对人间万事都怀有深挚的仁爱之心的人道精神。这三点贯通在他的生活和全部诗文创作中。他多次描绘理想中的社会蓝图,希望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安乐,这是他毕生的追求、呼唤、呐喊!他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人的敏感和仁者爱人的热情,闪耀着拥抱自然、感受人生的心灵光辉,展现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丰富的审美感情。把全部杜诗比作一棵大树,它千枝万叶,繁花灿烂,照耀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它的根基就是那民胞物与的人本精神。人本精神,就是以人民为本的重人生、重人的价值和生活福祉的社会关怀精神,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月白风清的杜甫草堂

——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冯至)

杜家曾向此中住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因避安史之乱,由陇右(今甘肃南部)入蜀,靠亲友资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建茅屋。自760年至765年,除其间流亡梓、阆(今四川三台、阆中)一年多外,诗人先后在成都居住三年零九个月,留下诗歌共计240余首,其中包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春夜喜雨》、《戏为六绝句》、《登楼》等名篇。

万古只应留旧宅

自唐末诗人韦庄寻得“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后,宋代吕大防又重修使之具有祠宇性质,元、明、清各代草堂历经修葺扩充,其中以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两次规模最甚。成都杜甫草堂被后人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草堂的保护与发展,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又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知名度的一处,每年前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达百余万人次,是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著名文化古迹和风景胜地。

杜甫草堂天下稀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古建筑的维护和修葺,注重对园林景观的培植和治理。今天的草堂总面积已近300亩,现存建筑群完整保留了清嘉庆年间重修时的格局,园林再现了诗人当年营建草堂的环境风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杜甫笔下的林塘清幽、秀雅绝伦的景观特点得以保持,被誉为“成都市区的一片绿肺”。

成都杜甫草堂还展开了对有关杜甫的文物与资料的广泛搜集、系统整理、专题陈列以及深入研究。建馆至今,收藏文物已达数万件,其中有两万多册历代刊行的杜甫诗文集版本、十几种文字的外文杜诗译本、数千件杜诗书法绘画作品,以及大量拓片、图片、研究手稿、影像制品、文字资料和部分有关实物等。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目前已成为杜甫研究的重要基地、杜甫研究资料和杜诗书画的收藏展示中心。

1980年4月25日,成都杜甫研究学会(1990年更名为四川省杜甫学会)在成都杜甫草堂正式成立,杜甫研究学会以推动杜甫研究的广泛深入开展,发扬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成立之初即与成都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更名博物馆)共同创办《草堂》(1988年更名为《杜甫研究学刊》)这一专门研究杜甫的学术性刊物。《杜甫研究学刊》作为杜甫研究领域的唯一学术专刊,集中反映了当代杜甫研究的现状和最新成果,是中国社科核心期刊。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