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徐启程其文其书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4-04-10 16:46:33

徐启程先生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浓郁的河南省内乡县。

古往今来,那里人才荟萃,群星闪烁:有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之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乡县衙,有宛西地方自治馆,元代文庙,灵山道观等历史文化遗存;还诞生了著名的政治家范蠡、历史学家范晔、文学家范子宁、诗人李衮、理学家王检心;有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前来观瞻行吟,挥毫泼墨,如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苏辙、贾岛、元好问、郑板桥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

徐启程先生成长在如此的环境中,上学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初中时,经常给学校出黑板报,画插图;假期回乡,常被大队、公社抽去抄写各种文件材料。他高中毕业后,当即被选为大队团支书和水利专业队队长,带领民工,奋战于全公社兴修水库和引水大渠的工地上。那时候,他梦想写一部关于知青的小说。不久,当地成立高中,高中毕业的他,被选为高中语文教师。后来他立志参军。1975年冬征兵时他报了名。在新疆修筑天山公路的部队来接兵,要挑选一名连队文书,看他是名高中教师,又写得一手好字,在经过严格的体检之后,他如愿以偿地踏上了西去的军列。

 

参军进疆,共铸感人“天山精神”

天山,绵亘万里,山势险峻,环境恶劣,将广袤的新疆大地拦腰斩为两半,严重制约着新疆的军事构架和经济发展。修筑天山公路,打通南北疆,对加强国防建设,繁荣新疆经济,丰富人民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所在的部队奉命担负了修筑举世瞩目的天山公路的重任。

  天山筑路,前无古人。这条长达563公里的高山公路,要翻越4个终年积雪的冰达坂,跨越5条险恶的冰河,开凿3条高山隧道,修建两座防雪走廊,填补我国公路史上4项空白。完成这一史无前例的工程,对于参加施工的每个军人,不仅是生活的考验,意志的考验,更是生与死的考验。在长达10年的艰苦卓绝的施工中,徐启程和他的战友们在与世隔绝的万山丛中,以顽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与恶劣的环境斗,与险峻的山石斗,与疯狂的冰雪斗,与难耐的寂寞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舍生忘死地拼搏,用青春的血肉筑成这条雪山公路,写下了我国建路史上英勇悲壮的篇章,创造了感天动地的“天山精神”。

修完天山公路,他们又相继修建了中国至巴基斯坦公路、昆仑山公路、新藏公路、国道312线和216线等一百多条公路。

 

舞文弄墨,军中“秀才”受瞩目

在如此艰苦危险的环境中,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环境,白天兵看兵,夜晚看星星,除了施工还是施工。徐启程在施工一线部队,先后担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团政治处书记、宣传干事、组织股长等职,白天战斗在工地,晚上秉烛写作。除了为部队撰写各种公文外,他还利用闲暇之余从事文学创作,用文学和书法的形式宣传部队的战斗业绩和英模人物,相继写出了诗歌《我是军人,我属于路》《巩乃斯啊巩乃斯》《格登山随笔》《道路·军旅·人生》《深隧鏖战》《七一咏怀》《武警交通部队军歌》等一百多首;还创作了散文《古战场·士兵·路》《超越》《来自天山深处的报告》《又见天山》等八十多篇。诗歌《格登山随笔》获1982年新疆文学诗歌类二等奖,诗歌《七一咏怀》1997年获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一等奖、全国报刊副刊三等奖,散文《又见天山》获2000年中国武警杂志二等奖,散文《超越》1988年获中国交通报一等奖。

在部队期间,为大型电视专题片《写在大地的诗行》撰写解说词,为中央电视台“西部筑路先锋”四十五集历时半年的系列报道撰写解说词,对部队和社会颇有影响;他创作了反映交通部命名的的“优秀基层干部”陈小平事迹的舞台剧《长路祭》,在全国交通系统巡演,引起热烈反响。

中国交通报副刊部主任苗木先生在1994年7月15日的报纸上,曾以《热血男儿的呐喊》为题,专门评价徐启程的诗歌说:“真情是诗的灵魂,诗的血色。读徐启程的诗,让你感到一种生命热情的澎湃渲泄。徐启程的诗,常常闪现出思想的光彩。作者思考历史、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同祖国的关系,因此,有些诗句格外动人:‘把所有的崎岖都投入行囊,再一次掂量军人的责任’等等。生活经过了诗人思想熔炉的冶炼,产生了独特的审美判断,这才称之为诗。所以,徐启程是一个有希望的作者。”

1999年,徐启程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歌散文言论集《长路》;2000年他撰写了反映武警交通部队献身西部建设的系列报告文学集《长路漫漫》,由武警部队政委徐永清上将题写书名,时任武警部队副政委的刘源中将为之作序,称该书“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地反映武警交通部队战斗业绩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光荣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一部好教材。”该书在社会和部队发行,部队内外评价甚好。

他在部队时被吸收为新疆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

2002年,徐先生转业至河南省直工作。在工作之余,他创作了一部揭露工程腐败的小说《工程黑洞——魔标》,于2010年出版发行。这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部专门揭露工程腐败的小说,一上市便受到读者热捧,成为全国各书店的畅销书,很多读者在网上发表书评,现在只要鼠标一点,就可搜出不少。他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才艺出众,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徐先生是个才艺出众的人。他不仅文章出类拔萃,书法也很抓人眼球。

他上学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又会绘画,常常赠送给师生、干部和文化工作者。入伍后,他又长期从事文秘工作,更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1980年,时任部队营部书记的他,便用篆书写下了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后来又书写了很多隶书、行书、草书等作品,常被首长和战友索要收藏。电影《天山行》剧本的题名,一些主要工程的名字,以及一些作者的书名等,都是请他书写的。

岁月悠悠,艺途漫漫。徐先生究竟写过多少书法作品,现在谁也说不清楚。近年来,先生专注于草书。他未曾专门临过某一大家的名帖,而是博采众长,从众多名家典籍中选择最适合他的性格特点的字形加以研究,转化为自己的风格,广为书法界所推崇。先生的作品曾在多次的展评中获奖,被众多书画爱好者、国际友人和多家书画院、艺术馆收藏。

 

字成一体,草书见长纸上尽风流

徐先生的字,反转绞练,启收承合,如行云流水,雄浑灵动,大气磅礴,令无数品鉴者和收藏家赞不绝口。他写的草书“中国梦”,古拙有力,苍劲老辣,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奋斗,为实现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而努力的精神风貌,获得了无数观瞻者的高度评价和领导以及收藏者的纷纷索取。

作为曾经在部队服役近三十年的军人,徐先生一直崇尚剑武精神。他写的“剑”字,一反他人的矫揉造作,笔锋飞舞,一气呵成,展现给观众的是剑刃舞动,刚柔相济,柔如彩练,刚能穿石,坚韧犀利,令人胆寒,独特之处淋漓尽致,无不被人叫绝。

他写的杜牧的《江南春》,龙飞凤舞,笔画粗细搭配适宜,字距行距疏密有度,笔法与章法布局得体,给人以引人入胜之感。

 

贤善书家,扶危济困义举成美谈

徐先生是个贤善的艺术家,他常用自己的艺术去扶危济困。2013年3月17日河南邓州市13岁女孩闫倩玉冲入火海中勇救母亲,全身被烧焦。徐先生果断地拿出自己的3幅书法作品、20本书和500元钱捐给募捐单位,募捐单位将他的3幅书法作品进行义卖,获得了6万元,一起捐给了为给闫倩玉治病的医院。虽然小倩玉因伤势过重最终去世了,但徐先生的义举却传为美谈。

徐先生现任世界华人慈善艺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原书画艺术网艺术总监、河南省榜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和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河南省分会副主席等职。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艺无止境。徐先生虽然在艺术的道路上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他觉得自己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