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洛阳造”导演木子耕:电影梦要一直做下去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刘洋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4-06-25 14:47:10

从媒体圈一头扎进电影圈的导演木子耕已54岁,可谈起他钟爱的电影时,情绪却饱满得如同孩子。6月22日中午,在结束了电视剧《一品百姓》剧本研讨后,木子耕从背包中拿出厚厚一沓资料举到记者面前:“拍电影只是起步,未来的这些项目才是我的大电影梦想的开始。”

木子耕,原名李宝琪,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1983年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回到家乡灵宝工作。有一次,在老同学的推荐下,他懵懂地参加了全省人才交流会,只用了8分钟就被洛阳日报招致麾下,开始了近30年的记者生涯。然而,这个文艺老青年却在2001年以41岁“高龄”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录取通知书。在被一帮同学称为“大哥”、“大叔”、“大伯”的环境里,他在谢飞、郑洞天、韩小磊等老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电影知识,进行着职业的“转基因工程”。“从那时开始,我总觉得人生就像是一部电影。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居然也拍起了电影,生活给予我的变化和回报简直太多了!”木子耕这样感叹人生。

不过,毕业后,他的兴奋感很快就被质疑声打消了。当时,除了他还未上学的女儿相信父亲是写剧本、拍电影的,周围其他人都认为他拍不成。为了争一口气,木子耕凭借训练有素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生活沉淀,再加上钻牛角尖精神,接连自编自导拍出了《消失的小学》、《愤怒的钢琴》、《深山彩虹》、《王二牛之足球学校》等一系列电影,不仅开创了洛阳本土电影,在省里获得了一系列大奖,还参加了国内外相关电影节,在北京闯出了名堂,在美国拿了大奖。

木子耕说,中国电影已进入多元化时代,观众们在欣赏大片、享受视听的同时,也希望看到一些反映现实、接地气的低成本艺术片。他的电影喜欢从小处着眼,关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很有乡土味道。

一直以独立创作人身份在河南电影圈打拼的木子耕说,当下河南电影业发展很快,但人才队伍和制作水准亟待提高。他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创作团队,在保证电影质量的同时培养本土力量。此外,他还在思考如何使电影与当地其他行业跨界合作,并全力运作十多部洛阳系列电影和两部电视剧,打造本土影视品牌。

“总投资226亿元的中新影新店影视基地已在洛阳落户,未来的洛阳肯定是中原的影视之都、河南的好莱坞。作为河南导演,未来将有干不完的事!”木子耕充满信心地说。

上一篇 王宏伟

下一篇 薛伟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