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古村石牌坊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来源作者:卞卡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4-08-01 15:57:36

村子很古老。据现存的一个家族残缺不全的族谱记载,他们那个姓氏在村中已有近700年历史,在那之前有没有别的姓氏人家在村中居住,无文字可查考。在那个村子里,曾有两座石牌坊,一座为孝悌坊,一座为贞节坊,两石牌坊相距不远,都在村中央。现在村中50多岁的人都记得,石牌坊底座的石头约有4尺高,上部被锻凿成圆形,雕刻着莲花和竹子图案。四根高大的方形石柱上雕刻的是龙,龙身缠绕着石柱,一直攀缘到顶端。再往上是横放在石柱上的石板,两层石板间仍有石柱支着,中间竖放着一块石板,雕刻得像匾额,上面凿着石牌坊的名称,隶书字体很大,漆了绿色,虽经风经雨,很远仍能看到。盖顶上或立或卧着石兽,奇形怪状的石兽不知意欲何为。两座石牌坊的造型和雕刻的图案基本相同,高大中显出气势,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遗憾的是,“文革”开始不久,疯狂的扫“四旧”之风蔓延到了农村,村中的狂热者同样头脑昏昏,认为石牌坊是不折不扣的“四旧”,怀着极大的愤慨,将两座石牌坊给拆了,拆下的石材,被村民或垒了墙基,或砌了猪圈。总而言之,两座石牌坊从此在村中彻底消失了。

因为没任何文字记载,村中几代老辈人也不曾以口头方式,向后人转述石牌坊的来龙去脉,就使得石牌坊在村中的存在至今是个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随着时间的沉淀,忠孝节义乃至仁义礼智信种种,逐渐成为了人们的道德规范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其中的“孝悌”被称为社会生活的根本,和谐和睦的基础;“节”包括气节、操守和贞节等内容,如果单指妇道而言,大概系指终其一生,始终维系自己的一身清白,不为世人诟病。当然,受时代局限,加之不同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嬗变,形成的传统文化往往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精华与糟粕杂糅现象屡见不鲜,具体到现实生活,就需去芜存菁,去伪存真,鉴别取舍。但是,古村中的孝悌石牌坊是为“孝”而立的,贞节石牌坊是为恪守贞节的妇人而立的,应当不存在歧义。只是,因为两座石牌坊谜底未破,那么石牌坊究竟为谁而立,立于哪朝哪代,就成了无法解开的死结。于是乎,只能作这样的解释,那就是石牌坊的承奉者,在村中享有极高威望,他们的行为昭日映月,牵动了全村父老乡亲的感情,这便祭出了兴师动众为他们修建石牌坊的大动作,借以彰显对他们的景仰与敬重。

石牌坊的建造,其意义并不止于此,修建石牌坊的构想与过程同样令人钦佩。那个古老的村子坐落在黄河故道里,除了从邙山最东边风口吹来的风,旋起黄河滩里的沙尘,在村北边沉落出一个不大的沙丘外,放眼四望,可谓一马平川。石牌坊用料当然是石头,这就引出石头从哪里来的问题。村子有寨墙,很高很厚,雨霁后站在寨墙上望远,往前推几十年,空气还没有污染,雨后的天空一碧如洗,北望能隐约看到连绵起伏的山脉,那山脉就是太行山,离村子少说也有一百多公里。这就意味着,建造石牌坊的石头,如果取自太行山,就必须从一百公里以外运来。敢断定那时候还没有汽车,运输工具可能属马车之类,而要把整块硕大沉重的石头运到村里,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古村的先民为坚定的信念昂然挺立,没在曲折与艰难面前退缩,硬是将石头运回村里,按设计方案,请石匠锻凿成形,并雕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先后将两座石牌坊巍然竖立在村中央。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黄河故道一个古老村子里,以一村民众之力,在不知多少年前的哪朝哪代,凛凛然而修建两座石牌坊,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种惊天动地的壮举!

两座石牌坊曾作为“村标”,经风沐雨,在村里不知耀然生辉多少年,让村人引以为骄傲与自豪。古村每月逢六有庙会,熙熙攘攘赶庙会的人都对石牌坊刮目仰望。而今很有一些地方在挖掘文物资源,有的甚至仅凭传说或臆想打造出不伦不类的所谓文物,为旅游造势,至于所造景观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含量,经不起考据,实在不敢恭维。那个古村的两座石牌坊,作为曾经的历史遗存,无疑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记忆,也彰显出古石牌坊建筑风格的特点。可悲的是,两座石牌坊已覆灭在“文革”烟云之中,只能空留兴叹与惋惜而已矣!笔者曾设想:如果有人挖掘并撰写那个古老村子的村史,把石牌坊作为其中的一章,钩沉致远,想来也会把人们的思绪推向另一种境界。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