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郑大教授王士祥细说“唐宋科举与人文品格”

来源: 来源作者:王慧颖 / 文  张延红 / 图 编辑人:张延红 发布时间:2015-11-23 11:36:14

讲座现场 
 
主讲嘉宾: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士祥

科举作为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之后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被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历经1300多年历史,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并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过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科举?唐宋科举时代的人文风貌又是怎么样的呢?

11月21日,由河南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河南文物网、等媒体支持的中原大讲堂·河南博物院讲堂讲座现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士祥教授用具体的名人故事、经典诗词分析这个时代的科举影响。

唐宋时期可谓是历史上文学最活跃的一段时期,在这百年中出了许多名流千古的诗词歌赋。李世民开文学馆广纳文学之士,其中18个学士助其登上皇位,李世民坐稳江山发现全国可调用官员不及千人,于是“科举制度”就起到了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举呢?

王士祥教授讲座现场对该问题进行了阐释。“科举,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类似于今天的高考或者公务员考试。”随后,他把科举和儒家思想、文人品格联系在一起,沿循我国古代千年科举制度的脉络,从“举孝廉”以来的九品中正官制的弊病,到科举的起源与发展,再引出科举对后世乃至当代的影响。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学派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王士祥教授对此举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例子。紧接着,王世祥教授又以武则天赐死上官仪的故事为出发点,把唐宋历史中的几位重要文人的忠直、坚持与恕道的品质意义介绍给大家。在讲到坚持这一品质时,王士祥教授引用唐代孟郊的事例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孟郊一生都在为求取功名努力,在五十岁那年放下所有负累准备完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人生就是无常,就在他最不抱希望的这一次,他取得了功名。王士祥用孟郊的故事证明了唐宋文人“坚持”的精神。最后,王士祥介绍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利人主义”和苏轼可以宽恕别人错误的“恕道精神”。“忠直、坚持、利人、恕道,唐宋文人秉承大道的品格乃是科举制度诞生后士大夫阶层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嘉宾介绍】

王士祥,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受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邀请主讲《科场风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原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唐代试赋与应试文学审美观照》,人事部博士后项目《唐代科举文学与经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项目《经学背景下的唐代应试文学研究》,另参与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主要有《唐代试赋研究》、《经典唐诗植物图鉴》、《考场风云》、《中原诗旅》、《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等。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