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泣血之弦 大爱之音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二月河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6-07-20 10:12:45

凄美的旋律下,诸般人物粉墨登场,悲欢离合在散射的音符中肃穆上演,弦音绕梁,弹尽爱恨荣枯,直至歌灭音散,终之以“殇”……一片静寂中仿若有生机萌动,经历烈火涅槃重生的,必将是真爱与警醒。读完青年作家张小莉的反腐新作《爱之殇》,余韵悠扬,触人肝肠。问如剑刃,引人思量!

持弦而弹——弹出智愚之判!

何谓“智”,何谓“愚”?如果单从字典中浏览释义,好似简单直白,但若将其投入经纬交错的社会熔炉之中,置于光怪陆离的特定环境之内,能够清醒准确地作出判断,则颇为不易!领导干部身居高位,运筹帷幄,过人的思想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是其共性特征。以智商、情商为标准进行判断,这一群体应该在规避风险方面具备超越常人的智慧,而现实中有些官员的贪腐问题却显示出与这一特征极不相符的浅薄和愚蠢。大智若愚者凤毛麟角,但似智实愚者却比比皆是。是什么样的原因把“智者”变成了“愚公”,不能不引人深思。《爱之殇》一书中主人公马海旭超强的工作能力与错位的权力运用两个方面形成强烈对比,成功投射出智愚之形,做出了智愚之判。伏笔于此,启心明智于无形之间。

拂弦而问——问出亲仇之辨!

亲乎、仇乎?若为亲,何故陷之于不测之地;若为仇,骨肉亲情岂不血浓于水!亲情是以血缘为基础的独特情感,是人类所有情感中最原始、最本真、最纯粹的一种。人的社会关系中有一大部分要靠血缘来维系。情之所至,何畏生死?所以,要跨越亲情关很难。分享权力作为古已有之的不良文化认知,在当前仍然突出表现为亲人、子女对权力者回馈的自然期盼。由此,智止于亲,严于外而疏于内,“夫人”“子女”路线大行其道,被配偶、子女拉下马的层出不穷。扭曲的亲情像一剂慢性的剧毒药物,赋予权力“癌变”的基因,使之转化为“夫贵妻荣”的资本,最终诀别于不归路上。循着亲仇爱恨这一主线,《爱之殇》用细腻的笔法、起伏的落差和多角度的情节熏染,生动再现来自“后院”的熊熊大火。喜与悲交替上演,欢与痛反复纠缠,仿若在切肤之痛中发问:亲乎、仇乎?

引弦而划——划出公私之线!

“防微杜渐”的成语故事阐释了事物发展的渐变过程,一次次的量变必然导致质变。官员的腐化,同样概莫能外。将视线前移至这一过程的起点,缺乏严格的公私分界正是腐败最原始的“孵化器”。从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请等“三公”消费,到权力的私用、滥用,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只一线之隔,实已踩过“红线”。在温水煮青蛙的惬意中,弄权的技巧渐趋纯熟,敛财的手段大幅提升,追求的数额更为巨大,最终滑入深渊,误了卿卿性命。公私须有界。权为公器,乃人民所赋,是党员干部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是其服务社会、施展抱负的平台,绝非谋取私利的工具。《爱之殇》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脚印”雕刻出这条线,将腐败轨迹立体呈现给读者,用血和泪印证:公私之线不仅是贪廉之线,更是荣辱之线、生死之线!

综上思之,《爱之殇》成在充分勾勒出冲突剧烈的悲剧情节,更成在对智愚之判、亲仇之辨、公私之线做出的独特诠释,弹奏出警醒世人的大爱之音!这部小说的问世可谓正当其时、正应时势。在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16年纪检工作要把握好的重点方面是:“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与此相呼应,王岐山也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乡规民约中的精华,来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家风建设”上了中央纪委全会,摆在了总书记要求全党重视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爱之殇》以独具特色的视角、曲径通幽的情节、敏锐细腻的笔法和引人深思的心理描写,提出领导干部“正家风”这一命题,对当今社会,不但是党员干部,甚至普通百姓的行为都有很强的启发作用,是一本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好书。

作者张小莉是我省优秀的青年作家,她本身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奋战在反腐第一线,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人生不能重来》等优秀反腐长篇小说,并被改编成同名廉政电影,已在全国播放;主编了一部反映许昌历代廉洁故事集《千秋廉吏》,创作了《金手铐》、《代价》、《畸变》等廉政影片,没有家国情怀,不存着反腐倡廉的担当与抱负,恐怕是很难做到的。愿其以一书之芳,启众人之思,展教化之功,善莫大焉!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