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千年汝窑焕发新异彩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作者:陈关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7-11-24 15:56:33

2017年对于宝丰清凉寺汝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16日,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馆开馆。10月19日,宝丰汝窑博物馆开馆,同时,“中国古陶瓷学会2017年宝丰年会暨纪念汝窑考古发现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博物馆拉开帷幕。汝窑考古发现历经30年,汝瓷这件人间瑰宝,在宝丰这片土地上绽放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汝瓷以其自然典雅的造型、温润如玉的气质、梦幻般的釉色、特殊的烧造工艺,达到了历史上青瓷制作的顶峰,改变了我国“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汝窑始终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首位,素有“名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美誉。北宋晚期,汝窑青瓷烧造工艺达到极致,但终因宋室内忧外患,烧造天青釉汝瓷的汝窑仅仅20余年便消失,不仅工艺失传,其窑址也尘封于历史之中。

汝瓷如此珍贵,烧制汝瓷的汝窑到底在哪里?自20世纪30年代始,中外考古学者进行了长达80年的探索和研究。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和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又多次实地考察汝窑遗址,但考察的重点主要放在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内,因此多次寻访无果。清华大学教授、古陶瓷学者叶喆民根据1977年在宝丰清凉寺窑址采集到的一件天青釉汝瓷片,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化验并与北京故宫所藏汝窑盘的化验数据基本相同这一现象,在1985年郑州举行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上,首先提出宝丰清凉寺“未必不是一条重要寻觅汝窑窑址的线索”。1986年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上,河南宝丰县瓷厂职工王留现展示了他在宝丰清凉寺采集的一件天青釉洗,引起了与会专家重视。上海博物馆汪庆正于当年底两次派人前往清凉寺窑址调查,并于1987年出版《汝窑的发现》一书。

1987年10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宝丰清凉寺瓷窑址进行了考古钻探与试掘,在200平方米的试探范围内,出土了大批窑具、瓷片和300余件各类较完整瓷器,其中发现典型御用汝瓷10余件,遂将该窑址定为汝窑遗址。随后,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十多次考古发掘,每次发掘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汝窑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从1987年至今,在汝窑考古30年中,14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随着汝瓷烧造中心区的发现,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成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二五”全国100项大遗址保护项目。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馆和刚刚开馆的宝丰汝窑博物馆,给全世界爱好古陶瓷的人员提供了参观研究的平台。汝窑对宝丰县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复仿制和工艺品制作为主要形式的汝瓷产业蓬勃发展。

为了让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宝丰县先后建设和规划了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馆、宝丰汝窑博物馆、中国陶瓷科技馆、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汝瓷文化产业园、宝丰清凉寺中国汝窑古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传统陶艺与创新研究所、大宋宫廷汝瓷创业孵化平台项目、汝瓷大师园和陶瓷文化商业街等一大批文化项目。

宝丰县县长许红兵称,目前,宝丰县已经形成以仿古瓷、艺术瓷、日用瓷为主的产业体系,工艺技术独具特色。产业主要以汝窑研究为切入点,在研究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逐步创新。所出产品虽为现代作品,但与宋代传世品十分接近。

根据市场需求,汝瓷行业由分散的自发市场逐步走向订单销售,由省内市场逐步走向省外市场,与汝瓷产业配套的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如陶瓷机械、耐火材料等配套产品应运而生,为汝瓷产业的发展添加了新的活力和强有力的支持。

在产业定位方面,宝丰县按照建设“中国汝瓷之都”的目标,着眼于重振宝丰汝瓷文化辉煌、大力推进“一中心两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即努力将宝丰县打造成为国际汝瓷文化中心、中国陶瓷文化旅游基地、河南省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并同步打响“雨过天青·皇家品位”的汝瓷品牌形象。在产业发展思路方面,宝丰县重点打造仿古瓷精品化、日用瓷艺术化、包装瓷高值化、创意瓷个性化,兼顾发展紫砂陶、建筑卫生陶瓷、精密陶瓷等其他瓷种,同时促进汝瓷与旅游、互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按照“保护优先、区域联动、产业协同、产城融合、有序发展”的空间布局要求,分步推进“一带两心四区的空间格局”。

宝丰县涌现出了马聚魁、王君子、王国奇等一批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和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已发展御赐兴宝、豫西至宝、宣和汝瓷、盛宝汝瓷等汝瓷研发机构和企业近百家,年产销汝瓷30余万件。

“我们将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把宝丰县建设成为集汝官窑遗址展示、汝瓷研发、文化交流、产品贸易、旅游体验等为一体的‘中国汝瓷之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让汝窑享誉世界,让世界了解宝丰,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宝丰县委书记张庆一说。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