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携手民营艺术院团,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作者:李  静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8-01-29 12:28:50

近日,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参加2018年春节送戏下乡公益演出活动,将传统戏曲送到田间地头,演出现场人山人海,节目颇受欢迎。

民营艺术院团是一支来自民间、扎根民间、服务民间的文化建设大军。面向市场,满足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直是这些院团的生存法则。

近年来,随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民营艺术团体成为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近日,围绕“民营艺术院团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论题,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邀请全国各地50多家民营艺术院团的负责人就此进行研讨。

做地方文化大餐的“主厨”

2015年,由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式印发,就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作出了部署。不久,各省区市就如何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发布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我们演艺集团成立于本世纪初,那个时候宁夏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还是以各文化馆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和图书馆开展的图书借阅服务为主,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单调、形式老化、范围较小、影响力薄弱等问题,而且市、县两级普遍缺乏专业的艺术表演团体,不能有效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宁夏宁红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成红说,“我们集团的快速成长得益于这些年来宁夏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凭借专业化的队伍、规范化的管理,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承接主体。集团每年都承担5台以上省、市、县各级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创演任务,我们现在的角色更像是承办地方文化大餐的主厨。”

2009年,宁夏宁红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还在宁夏中卫市组建成立了“民办公助”的文化惠民艺术团,当地的文化主管部门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监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惠民演出。“集团现在每年完成的送戏下乡任务在800场次以上,而中卫市歌舞团因出色的服务荣获中宣部颁发的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称号。”解成红说。

“宁红”的成功说明,民营艺术团体的加入,不仅有利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而且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也为这些团体搭建了蓬勃发展的平台,规范和引导着这些艺术团体的健康发展。

永远站在戏台上

《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对于购买的服务内容有明确规定,其中一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展示”。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民营艺术团体都是传统戏剧甚至是稀有剧种的传承者,他们在宣传普及传统文化、提高剧种的知名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吉林省鼎鑫文化公司总经理陈涛说:“公司成立6年来,除了积极参与惠民演出外,我们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十分关注。之前我们启动了象帽舞的培训工作,象帽舞在吉林延边一带广为流传,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但由于时代更迭,现在会跳象帽舞的人并不多了。我们通过邀请专家培训学员,把象帽舞搬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舞台。”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不仅是一位民营艺术院团的带头人,也是梅花奖获得者。“小皇后豫剧团自1993年创办以来,20多年里在全国演出7000多场,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我们常年扎根在农村,下乡演出十分辛苦。”王红丽说,“豫剧是一个流布在全国13个省份的大剧种,多年的演出让我们看到,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需要豫剧和文艺的地方,也是一些国有艺术院团不愿去或下不去的地方。我经常强调我们的演出一定是艺术水平高起点、艺术服务低起点,扎根基层才有我们的市场。”近年来,在解决了剧团的生存问题后,小皇后豫剧团把排演精品剧目放在了工作首位,他们排演的大型革命故事剧《铡刀下的红梅》,不但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称号,而且已在各地巡演了1000多场。

坠子戏发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历史上曾在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广为传唱,因为曲调上行、韵律悠扬,语言艺术幽默风趣,成为独具一格的戏曲剧种,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河南安阳市内黄县青年坠剧团团长王四群说:“我们团成立于1994年,能坚持到今天不容易。这些年演出环境好了,我们一年能演出600场。坠子演员的特点是能够即兴发挥,有一手能讲‘活******词’的本事。作为稀有剧种的传承人,我们都有一个信念,只要不倒在病床上,就永远站到戏台上,把这个剧种传承下去。”

民营艺术团体姓“民”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有正确的认识、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还需要有一批形态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承接主体,而民营艺术团体是其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此次会上,有代表反映,某些地区民营艺术团体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参与程度比较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形成了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艺术院团为主体的供给体系。

陕西亚欧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治刚说:“民营艺术院团也姓‘民’,虽然我们至今没有拿到一张文化惠民邀请卡,但在完善企业运营的同时,我们始终把服务民众放在心上。在各地巡演时必有一场是公益演出,我们的马戏演出得到了许多农民工和环卫工人的喜爱。”业余时间,罗治刚还与陕西的一些演艺界明星一起成立了“民星爱心联盟”,免费送曲艺、舞蹈、音乐节目等到基层。王红丽说:“有时候听到一些省属、市属艺术院团抱怨拿了三五万元去做公益演出挣不到钱时,我想说给我们民营艺术院团1万元我们就能拿出一台优质的节目,因为我们一个人可以身兼数职。”

对于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演出,许多民营艺术院团的代表都有着清醒认识。他们认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演出最重要的是态度,态度不同,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就截然不同。如果把这个平台仅仅当成“摇钱树”,送出的节目不会合观众的口味。他们呼吁国家或地方设立一个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将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公立或私立机构囊括其中,在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竞争中,大家有平等的机会。

“在积极呼吁的同时,作为民营艺术院团本身也要强身健体,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对外形象。河南登记在册的民营艺术团体有1300多家,从业人员有10余万。如果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能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社会系统的‘大循环’,相信在良性竞争的框架下,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王红丽说。


-->

近日,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参加2018年春节送戏下乡公益演出活动,将传统戏曲送到田间地头,演出现场人山人海,节目颇受欢迎。

民营艺术院团是一支来自民间、扎根民间、服务民间的文化建设大军。面向市场,满足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直是这些院团的生存法则。

近年来,随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民营艺术团体成为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近日,围绕“民营艺术院团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论题,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邀请全国各地50多家民营艺术院团的负责人就此进行研讨。

做地方文化大餐的“主厨”

2015年,由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式印发,就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作出了部署。不久,各省区市就如何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发布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我们演艺集团成立于本世纪初,那个时候宁夏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还是以各文化馆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和图书馆开展的图书借阅服务为主,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单调、形式老化、范围较小、影响力薄弱等问题,而且市、县两级普遍缺乏专业的艺术表演团体,不能有效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宁夏宁红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成红说,“我们集团的快速成长得益于这些年来宁夏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凭借专业化的队伍、规范化的管理,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承接主体。集团每年都承担5台以上省、市、县各级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创演任务,我们现在的角色更像是承办地方文化大餐的主厨。”

2009年,宁夏宁红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还在宁夏中卫市组建成立了“民办公助”的文化惠民艺术团,当地的文化主管部门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监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惠民演出。“集团现在每年完成的送戏下乡任务在800场次以上,而中卫市歌舞团因出色的服务荣获中宣部颁发的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称号。”解成红说。

“宁红”的成功说明,民营艺术团体的加入,不仅有利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而且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也为这些团体搭建了蓬勃发展的平台,规范和引导着这些艺术团体的健康发展。

永远站在戏台上

《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对于购买的服务内容有明确规定,其中一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展示”。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民营艺术团体都是传统戏剧甚至是稀有剧种的传承者,他们在宣传普及传统文化、提高剧种的知名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吉林省鼎鑫文化公司总经理陈涛说:“公司成立6年来,除了积极参与惠民演出外,我们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十分关注。之前我们启动了象帽舞的培训工作,象帽舞在吉林延边一带广为流传,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但由于时代更迭,现在会跳象帽舞的人并不多了。我们通过邀请专家培训学员,把象帽舞搬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舞台。”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不仅是一位民营艺术院团的带头人,也是梅花奖获得者。“小皇后豫剧团自1993年创办以来,20多年里在全国演出7000多场,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我们常年扎根在农村,下乡演出十分辛苦。”王红丽说,“豫剧是一个流布在全国13个省份的大剧种,多年的演出让我们看到,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需要豫剧和文艺的地方,也是一些国有艺术院团不愿去或下不去的地方。我经常强调我们的演出一定是艺术水平高起点、艺术服务低起点,扎根基层才有我们的市场。”近年来,在解决了剧团的生存问题后,小皇后豫剧团把排演精品剧目放在了工作首位,他们排演的大型革命故事剧《铡刀下的红梅》,不但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称号,而且已在各地巡演了1000多场。

坠子戏发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历史上曾在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广为传唱,因为曲调上行、韵律悠扬,语言艺术幽默风趣,成为独具一格的戏曲剧种,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河南安阳市内黄县青年坠剧团团长王四群说:“我们团成立于1994年,能坚持到今天不容易。这些年演出环境好了,我们一年能演出600场。坠子演员的特点是能够即兴发挥,有一手能讲‘活******词’的本事。作为稀有剧种的传承人,我们都有一个信念,只要不倒在病床上,就永远站到戏台上,把这个剧种传承下去。”

民营艺术团体姓“民”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有正确的认识、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还需要有一批形态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承接主体,而民营艺术团体是其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此次会上,有代表反映,某些地区民营艺术团体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参与程度比较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形成了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艺术院团为主体的供给体系。

陕西亚欧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治刚说:“民营艺术院团也姓‘民’,虽然我们至今没有拿到一张文化惠民邀请卡,但在完善企业运营的同时,我们始终把服务民众放在心上。在各地巡演时必有一场是公益演出,我们的马戏演出得到了许多农民工和环卫工人的喜爱。”业余时间,罗治刚还与陕西的一些演艺界明星一起成立了“民星爱心联盟”,免费送曲艺、舞蹈、音乐节目等到基层。王红丽说:“有时候听到一些省属、市属艺术院团抱怨拿了三五万元去做公益演出挣不到钱时,我想说给我们民营艺术院团1万元我们就能拿出一台优质的节目,因为我们一个人可以身兼数职。”

对于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演出,许多民营艺术院团的代表都有着清醒认识。他们认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演出最重要的是态度,态度不同,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就截然不同。如果把这个平台仅仅当成“摇钱树”,送出的节目不会合观众的口味。他们呼吁国家或地方设立一个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将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公立或私立机构囊括其中,在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竞争中,大家有平等的机会。

“在积极呼吁的同时,作为民营艺术院团本身也要强身健体,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对外形象。河南登记在册的民营艺术团体有1300多家,从业人员有10余万。如果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能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社会系统的‘大循环’,相信在良性竞争的框架下,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王红丽说。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