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一个人的课堂》

来源:郑州日报 来源作者:赵凤兰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8-01-29 14:39:45

有一种伟大叫平凡,有一种执念叫坚守,有一种价值叫担当。他们是贫困山村基础教育的燃灯者,也是这个时代平凡却可敬可爱的人——

近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冰霜上学的男孩照片引起了舆论关注,“冰花男孩”让人们看到:现在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每天起早贪黑,冒着严寒酷暑跋山涉水求学,只为从老师那里寻求知识的火光。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反映的就是这种贫困山区儿童与老师之间朴实温馨的故事。影片中的乡村代课教师宋文化将留守学生视如己出,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名学生,也依然背着黑板去上课,执拗地坚守在自己奋战了36年的三尺讲台,对农村教育不离不弃。他用言传身教演绎了一个乡村教师的师道尊严,诠释了一代农村知识分子对职业的信仰与坚守、责任与担当。

影片中的宋文化是一个“样品”,但绝不是一个孤品。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像宋文化这样坚守在偏僻、落后边远山区的代课老师还大量存在。他们很多人没有编制,每月拿着几百元的微薄工资,却依然坚守教学第一线,他们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守护者,是这个时代最“傻”、最可爱的人。电影《一个人的课堂》直面这一社会问题,艺术化地再现了贫困农村的教育现状和农村特殊群体的愁苦与深情,给观众以心灵的感悟和思考。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课堂》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纯粹的师生关系,更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虔诚坚守和信仰。虽然作为代课老师的宋文化随时面临被清退的危险,可他依然充分履行着教师的职责,即便学生一个个弃他而去,到最后只剩下一名学生,他也每天隆重地敲响上课铃,升国旗、唱国歌、庄严敬礼,举行一个人的毕业典礼,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践行他坚定的职业责任。他敲钟时的专注一如他对职业的专注;他对国旗的深情仰望一如他对理想信念的仰望。毫无疑问,宋文化是孤独失落的,各种刚性的考核和无情的现实早已把他压弯了腰。可他又是高尚的,只要一走上三尺讲台,他的灵魂瞬间变得高大起来。于他而言,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谋求生计的饭碗,更是一种虔诚信仰,也是能证明自己社会属性和人生价值的方式。

作为一部小成本影片,《一个人的课堂》很有可能像其他有情怀的严肃电影一样被商业电影挤至角落,因为它一无噱头、二无颜值,看起来青涩简朴、毫无悬念,且叙事语言和表现手法简单直接,情节设置和镜头语言也过于写实简陋。对于眼下一些习惯了商业重口味的观众来说,他们想要寻找的某些燃点和爆点在这部影片里都找不到。但这反而使这部影片显得难能可贵,在有的创作者对生活视而不见的当下,《一个人的课堂》选择了正视现实、返璞归真。它带着泥土的芬芳、脚踏现实的土壤,既没有刻意煽情博取观众的悲悯与同情,也没有被市场上所谓的流行元素所迷惑,而是从艺术本体出发,深入介入社会肌理,坚守电影人的艺术良知和初心,使得这部作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远超其商业意义。

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课堂》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暖心之作,它朴素而克制地讲述了一个贫困山村燃灯者的故事,借此诠释了一个伟大寓于平凡、责任源自信仰的朴素真理。电影里的宋文化虽然是个小人物,但他身上闪耀的正直良善和责任担当却是许多人不具备的。通过他,人们可以观照和警醒自己:无论身居高位也好平凡卑微也罢,每个人都有其职业属性和社会角色,都有其应遵循的道德操守,但有多少人像宋文化这般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坚守?有多少人能秉持大义和大爱认真对待自己和他人?《一个人的课堂》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格和内心,反思生活里欠缺的意义和被轻视的价值,找回最初的感动和初心。

记得有位电影人曾说过:“我害怕我的电影仅仅只是娱乐。”可见,好电影不只是一种娱乐,还有温情和态度。在我看来,好电影的标准无外乎两点:一要传递一份文化,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和周遭的一切,重拾失落的情怀和遗失的美好;二要传导一份责任,能将生活的难点、痛点拉到亮处,表现生活中那些予以赞美和予以纠正的现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引领和改造社会。《一个人的课堂》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这样的价值。相对于眼下不少逃避现实、气若游丝的电影而言,它是真诚、严肃的,也是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虽然它在艺术创作和表现手法上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但仍不失为一部怀揣匠心的良心之作,凸显艺术真实之于电影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篇 《神秘巨星》

下一篇 《战神纪》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