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故乡的年集

来源:郑州日报 来源作者:梁永刚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8-01-31 16:17:53

在乡间,当彻骨的严寒撞破腊月的大门,年味儿就如同一壶发酵的老酒越来越浓。如果说乡村腊月是一轴五彩斑斓、淳朴厚重的民俗画卷,那么红火热闹的年集就是一幅最具风土人情的水墨丹青,氤氲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散发着迷人的生活芬芳。

乡谚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一过腊八,乡村的年集就开始热闹起来,赶年集办年货成为农人们的头等大事。天不亮主妇们就起床了,匆忙吃完饭喂好猪,把平时压箱底的衣服给孩子们穿上,只等着和村人们一起去赶年集。通往年集的乡村土路上,一大清早就人头攒动、喧闹不已,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三五成群,前呼后拥,裹成疙瘩拧成绳,往年集的方向进发。走着走着,不时有周边村子的人加入进来,赶年集的队伍逐渐庞大起来,熟人之间打着招呼,一张张质朴的脸上洋溢着喜庆祥和。

一进入集市,满街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街两巷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有果菜禽蛋五谷杂粮,有衣服鞋帽日用百货,还有五颜六色的年画和春联,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的喧闹声不绝于耳。大姑娘、小媳妇图的是实用,围着卖布匹、服装、鞋袜的摊位,摸摸这个,掂掂那个,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心里盘算着给家人买一些过年的衣帽鞋袜。男人们则在肉架子旁转悠,目光始终停留在白花花的猪肉上,即使囊中再羞涩也要割几斤肉让一家老小解解馋。孩子们跟在大人身后,从集头挤到集尾,一路上寻找着企盼已久的东西。

临近中午时,年集达到了鼎盛的高潮。由于赶年集的人多,集面上搭起了一棚挨一棚的小吃摊点,择菜剥葱,盘面剁馅,卖饭的人忙得不亦乐乎。炸油条的守着一口油锅,用两根长得有些夸张的筷子将油条捞出来,在案板上整齐地码成垛,大老远香味就直往鼻孔里扑。炕烧饼的人站在炉子旁娴熟地擀着面,一根小擀杖在手中飞舞着,时不时敲打几下案板,发出清脆的声音。煎水煎包的平底锅滋滋冒着热气,焦黄的包子出锅后,用木铲装入一个个小盘里,看上一眼就让人馋得直流口水。卖胡辣汤的商贩用木勺子舀了一勺汤,故意高高扬起,然后轻轻呈细流往下倒,一边倒一边嘴里大声吆喝着:“刚出锅的胡辣汤,好喝哩很!”卖羊肉汤的商贩无须叫喊,身边的汤锅里咕嘟嘟冒着喷香的热气,围着白围裙的商贩端坐在案板前,将七八成熟的羊肉切得薄薄的,不多时案板上的羊肉片便堆积如山。听到有人喊“来一碗冲汤”,商贩拖长了声音随口应着“来了”,随即捏了一撮羊肉片丢进碗里,抓起大勺子,伸入咕嘟嘟冒着热气的汤锅里,舀了两勺滚烫的高汤冲进碗里,然后用笊篱罩住碗口,将碗中的汤水倒掉,伸手从筐子里抓一大把葱花香菜放入碗中,再从汤锅里舀些汤水冲到碗里,一碗香气扑鼻的羊肉冲汤便做好了。

太阳偏西了,鸟雀归巢了,暮色淹没了绵延不断的人影,夕阳的余晖里,喧闹了一天的年集也落下了帷幕。此时通往村外的大路小路上,人头攒动,驴踢马跳,尘土飞扬,肩扛的、手提的、拉车的,几乎没有空手而归的,个个喜笑颜开,满载而归。

故乡的年集是一幅喜庆红火的年画,涌动着热烈,传承着民俗,流淌着亲情。故乡的年集是庄稼人的嘉年华,以其古老的韵味和独有的魅力,把方圆十几里的父老乡亲聚拢在一起,让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人们得以尽情享受腊月的狂欢。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小超市在乡村遍地开花,年集物资交易的功能日渐萎缩,当年万人空巷赶年集的壮观场景更是一去不复返,那些年腊月里溢满乡情乡味的年集,最终尘封在了遥远的乡村记忆里。


上一篇 满院菇香

下一篇 祭灶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