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到底咋干?

来源:大河报 来源作者:李岩 文图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8-05-14 15:09:14

河南展馆展品

河南展馆

一年一度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42个国家和地区的2308个组团、数万人参展。9大展馆、10万多平方米的总展览面积,500多项研讨、策划、推广活动,让各地亮点纷呈的文化产业集中走上前台,赚足了眼球。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溯源地和承载地,古老的河南以5个展馆的规模在此次国内顶尖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也焕发光彩,受到关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和强势区域相比,在文化产业长足发展的文化强省道路上,我省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反思经验,迎头赶上。

顶尖文博会河南厚重文化再次绽放

编钟、大宋官窑、隋唐大运河、中华姓氏祖根地、文字发源地和红旗渠、郑欧班列以及以VR、AR等新媒体技术呈现的全方位展示,让河南馆在正在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备受关注。

作为展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本届文博会我省共有126家企事业参展参会,人员达1366人。参展项目和展品2000余件,涉及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7个类别,可谓全方位产业展现。

用心的设计,厚重的陈设,别开生面的展示,让河南主展馆在专业观众日里,迎来了不少参展商。

一个词“中”,一句方言“恁老家哪的”,一面百家姓祖根地姓氏墙,拉近了参展商与河南的心理距离。作为河南文化发展的重要表征,“华夏之源老家河南”的标识真的是名副其实。加上配合展示的战国编钟演奏、隋唐大运河遗迹,以及动画呈现的清明上河图等标志性元素,河南古老且厚重的历史文化,立时彰显。

有一个小细节,古装演员在通过敲、击演奏仿制叶县许公宁墓地出土的2600年前的编钟时,多位前来拍照的参展商不知道这套编钟的原型是来自河南,误认为来自湖北。早在1957年,信阳就在国内最早出土了编钟,音乐家还用此编钟演奏了《东方红》。听了讲解,又看了旁边的展板介绍,多位参展商才恍然大悟,连赞河南文化厚重。

此次文博会,郑州、洛阳、许昌等市还在文博会2号馆“创意设计馆”内设立了展馆,对本地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同样受到了关注。

河南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形势喜人

作为文化大省,我省的文化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推进之下,目前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形势喜人。

在政策东风之下,河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文化产业再次焕发新的光芒,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至——

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文化节等一大批重点打造的文化活动令世人瞩目;阿里巴巴、深圳华强等文化行业领军企业纷纷来豫投资;“妇好鸮尊”茶壶、“云纹铜禁”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野生动物园、演艺主题等九大主题公园相继入驻,让中牟成为亚洲集中布局主题乐园最多的地方。

3月13日,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20个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达252.9亿元,涉及会议会展、泛娱乐文体、创意设计、总部经济、中部设计城、主题酒店等六大类别,让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又添强劲“引擎”。

而作为我省文化产业领域的排头兵,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坚定打造党报集团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同时,坚持以“互联网+”、投融资为“两翼”引领,加快推进了融合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近两年,集团实现年经营收入20亿元左右,2017年前十个月,集团经营收入已突破18亿元,非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超过65%。

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喜人成绩,一组数据也能显现——2016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208家,比2012年增长1.4倍,实现营业收入3580.89亿元,又实现增加值1212.8亿元,同比增长9.1%,比全省GDP增速高1个百分点,连续13年高于同期GDP增速,总量居全国第九位,中部六省第二位,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

多策并举河南持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时代进步和思维提升,文化竞争力作为软实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注重,上升为“蓝海战略”。

对此情况,我省第十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打造文化高地的一个重要板块,正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为稳增长、保态势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围绕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制定出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关于申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项目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有力资金支持。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学习考察先进,总结交流经验,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去年12月22日,省委省政府还在南阳召开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现场会。

此次会议上,副省长戴柏华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准确把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还要努力确保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与会的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丽萍在作报告时也说,省文化厅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和文化部出台的关于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积极配合,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通知》《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6个相关政策。

宋丽萍还表示,要切实从完善政策引导体系、完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完善人才支撑体系等方面,提供保障、创新科技、融合银企,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有成绩也有差距,迎难而上才能进步”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文化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已经基本形成了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广告会展、数字传媒、动漫游戏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不过,与取得的成绩相比,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强势区域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去年7月26日,人民论坛网“人民智库”也发文指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表现不俗,成绩应当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总结和反思。

文章说,河南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总量偏小,占GDP比重偏低。其次,河南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过于强调规模、数量、效益导致重复开发,表面开发,未能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和方向,未能充分开发出拥有鲜明地区、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整个产业低质发展,未能充分合理开发。

该文章还说,河南文化产业存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外围创意类产业偏弱,企业规模小,带动辐射效果不佳,以及文化产业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持续关注解决。

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一位在郑州进行文化产业创业不愿具名的资深人士表示认同。他表示,目前各级政府层面也都在研究解决,问题已经在向好发展,他们乐观其变,乐享其成,也希望郑州乃至河南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发展道路上,能有更大作为。

“看到差距,看到不足,才能激发动力,才能迎难而上,追赶、超越对手。企业是这样,我想一个地区也应该是这样。”他说。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