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小葫芦烙出大世界

来源: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温小娟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8-06-19 16:42:35

葫芦烙画非遗项目传承人关卫义  王克伟 摄

6月13日,记者走进关卫义家,如同进入了一个“葫芦世界”,墙上挂的、桌上摆的、柜子上放的……大小各异、绘有各种图案的葫芦满屋都是。

烙画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又称火种刺绣,是我国一个极其珍贵的画种。今年50岁的关卫义是平顶山市葫芦烙画非遗项目传承人,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爱捣鼓葫芦烙画。“当年父亲在葫芦上烙画时还没有电烙铁,通常是用针或者铁丝在火上烤后往葫芦上烫。我看着好玩也跟着画,家里的小板凳和桌子,没少留下我的‘杰作’。”关卫义回忆道。

“葫芦谐音为‘福禄’,在葫芦上配以书法和绘画,就成了一种古朴典雅的艺术,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关卫义指着挂在墙上的部分作品告诉记者,“这些都属于私人订制,顾客需要啥我画啥。”

他还颇为得意地介绍一幅独特的作品:“这是‘一带一路路路吉祥’,由大小各异的葫芦、葫芦须、葫芦籽拼接而成,制作难度很大。”他说,这是在传统题材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作品,当他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后,灵光一闪,就有了把传统的“龙凤呈祥”融入“一带一路”主题的想法,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创作完成。去年,该作品在天津第四届中国葫芦大赛上获得创意大奖。

如今,关卫义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活动的非遗展演展示,不少作品被博物馆收藏……然而,这一切背后,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坚守。

其实,关卫义以前只是把“葫芦烙画”当作兴趣爱好。2009年,他面临人生的转折,单位效益不好,关卫义下岗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重拾葫芦烙画这门手艺,并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几年下来,这一行当并没有给他带来可观的收益,家庭开销基本靠他爱人的工资来维持。2012年,一直抹不开面子的关卫义实在不忍心看到妻子那么辛苦,决定去附近古玩城摆摊。“从早上5点出门到天黑回来,一件作品都没卖出去。”但在家人的支持下,关卫义始终没有放弃。

对理想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关卫义说:“现在我们开了一个工作室,作品销售主要靠熟客口口相传,收入虽然还不高,但相信会越来越好。”现在他儿子以及部分亲戚也跟着他学烙画,将来还准备收一批徒弟,一定让这一艺术传承下去。


上一篇 老吴玩皮影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