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心相通,艺向追——读张鸿、郑爱萍的书画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8-07-17 10:44:33

心相通,艺向追——读张鸿、郑爱萍的书画

王清健

张鸿、郑爱萍夫妇是省内书画坛上有着很好口碑的一对恩爱夫妻。两人之间,一人习书、一位做画,伉俪情愫,琴瑟和鸣,在悠悠的岁月里奏出了既婉约又铿锵的美妙乐章,得到书画同道们的赞赏,可喜可贺。

张鸿多年来潜心专研佛学,虔诚书法探索,六体皆能,其书法意蕴深静,疏阔俊朗,古拙中追求灵动洒脱,逸兴飘举。对历代名帖、古碑爱不释手。心手相追。临帖与创作并举,审美与当代相融,厚广博识,彰显其性。作品多次入选省展及国家级展览,并有多次获得大奖,影响渐起,书坛同道对其多有期许。

郑爱萍幼承家学,聪颖勤奋。入中国美院,师承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冯远、吴山明、刘国辉诸先生。起承标高,功力扎实,又勤研不懈,苦诣经营,画技日趋成熟。近年来与其先生张鸿先生心灵相通,书画相融,对佛教题材渐次浓愈。心追手摹,慧根洞开,神通善缘,觅到了心我的价值取向。其作品超凡脱俗,率性诚真。用笔劲健,线条有吴带当风之格,设色深稳,浑穆有敦煌壁画之魂。读后神静灵通、耳目一新。

张鸿敦厚包容,郑爱萍聪慧娴淑,心心相印,生活美满。数十年对艺术孜孜以求,相互砥砺,共同行进,取得可喜成就。然而他们却不骄不躁,潜心静气,向着心灵的净土、艺术的理想,苦其心志,奋力攀登。艺术是他们心中最大的佛,这尊佛是他们一生所敬仰和追随的···

他们正当盛年逢盛世,且学养丰厚,法度谨严,祝他们生活美满,艺术大进。

张鸿  郑爱萍书画展序言

刘尚锋

中国书画是我国传统艺术所代表之一,是其表现书画家性情乃至人品、文化、修养等内涵的表现。中国书画,以线条而出,其抑扬顿挫之美感,是其它艺术表现形式而不及的,尤其是书法线条的表现语言;如音律节奏,波澜起伏,博大精深,而以当代书界推陈出新,但最终以传统为根基,方得继承前人发扬光大。中国书画以写为入,中国书法以“画”为妙,上至怀素、张续,今到林散之,唯不性情而出发。而张鸿先生之书作,沉稳而不乏内在狂放,以传统入笔,汉隶、秦简无不涉及,观奇书,内敛秀外惠中,含中国传统书法之根摇。皆宜全盖,其美感不可而瑜,深入所心,透于脑海之间。正如音律之道,节奏明快,畅快淋漓。而爱萍女士作画;正如书法之道,以书入画,不只是书画语言的表达,可谓内秀外放,线如音律之奔放,人如莲花之秀美,可谓绘画与人完美之结合。爱萍老师的敦煌壁画及佛教题材的创作是对旧有传统绘画系统实行了转换,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过程。虽然也有创新,但对整体风貌仍有很大的保留,作品带有一种岁月感和沧桑感,在视觉冲击上给人带来更加震撼的效果。

生活在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今天,爱萍女士和张鸿先生一直在追求心灵的淡然和安宁,从容和淡雅,切二人皆皈依佛门,一心向善。对于心净的人,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净土;一笑一尘缘,对任何一个人的一笑,都结下了后世的缘分,一念一清净;每一个生起的念头,都是清净的。“心是莲花开,”只有这样的人,心似莲华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才能创作出一幅幅大美精品。今夫妻联展,无论书法、绘画都涵盖二人统一理念,乃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推陈出新,可观!可赞!可喜!谓之心知由莲而出笔,妙笔生花得佳章,是一道中原乃至全国的文化大餐。

楷林静思,妙章锦辉

——张鸿书法艺术纵探

唐明

书律墨范,砚规颖守。纸上江山,一羽净沙,自古楷书擅写者,多有卓著。

中原人杰地灵,昆仕鸿儒,佳构无数,豫之名宿,荟翠海集,而今无可胜数。余酌雅望,乃采鸿云一束,玑诚昆彩,彰显其性。

张鸿者,幼承家学,书风瑰丽雄然,雅正苍润,劲秀爽利。古拙中追求灵动松透之美雅疏阔俊朗,逸性飘举,兹与其习古趼帖,摹碑累万相关。

孙过庭《书谱》云,厚广博识,然后去俗避陋,精妙殊绝,卓书自成。此语用于张鸿身上,可谓恰当无谬。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并获多种奖项。

张鸿书法,六体皆能,行章真隶俱擅。尤精于小楷,楷风师从钟王,古雅中透出灵秀,况自出新意。

其书风任然怡畅,贯彻落实,均衡水纵山。余赞之云:‘’飘飘若木下深谷,隆隆如龟背裂冰,素芷泱泛,妙穿金冲,龙蛙跳玄,蜃楼尘去,卓彻锦帆正举,殊昧石鼓兼㱛,有朝云浸水之雅。

沈尹默言:‘’空泛书屯溪,法沃肥墨贫,砚帖山贯庐,碑二渺纸吟。‘’张鸿身领悟道,芍书有剑胆气,行章楷隶,范莫不照笙歌,采唐之灵飞经,而酌之宋元诸宗。其恢宏伟岸,率真诚端。

余赞诗云:”楷林集雅书成匣,小笔写来映朝霞。章鸿雁行羽砚丰,剑胆琴心堪有涯。

梵音飘飘,敦煌承续

——略论郑爱萍绘画浅释

唐明

书画同缘!自古向为品评者称道。画坛巨子石涛云:”其书耶,与画同体,书兼及画范,画又及书规,二者无可避难矣。

“郑君爱萍,兰芳雅芝,鹤质蕙心,殊趣绮旎,自幼酷绘耕,乃随豫之艺诣颇深舅父研学人物。后入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冯远、吴山明,刘国辉、何家林诸名家,画技日趋成熟,别出新裁,酌饮亭囿,遍访历代卓绘,邀唐请宋,溯六朝靓华,沐风栉雨,及至元明清前贤,莫不食古乃化为已有。

八大诗言:”上从古观摹画心,别煮庶名于野村。灯下遍临历朝意,妙是横绝亦为人。

“用古人画语,乃给胸中妙意。既创承訢,况善习雅,研探皆俱,虽千万雄阔人物,漫不逐一绘之笔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集古往今来大师写意于腕中。墨魂勾势,气韵顿染,卓构图颐,融诸家画派于一体,渐之形成大境界与抒情笔触相之贯通艺术境界。

承古而不袭古,于传统绘画中,尝试创作各类国画题材。尤在人物画、花鸟画、敦煌壁画这三类题材中,造诣深厚。博识杂览,包融万象,尤擅状绘人物,乃郑爱萍颖出群伦,画艺锦出之率性。

其尝数度远涉西域诸地,风餐露宿,野外写生,大漠独旅,星河浩翰。麦积山、龟兹、云冈、敦煌壁画之诸妙,莫不摹临于笔端,线工曲迎,颜堆卓俪,渐之玄彻归之锦让。蜃尘虚化,梦蝶恋侑,人笠笔挑,悬勾践绘,使之顿悟唐宋高古画艺之风派。

余赋诗云:“敦煌妙摹奇鬼惊,古来状画禅林空。佛光普照梵音绝,从今承继巾帼英。”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