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

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遗影像展播之郭泰运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9-06-19 15:07:34

编者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展播”于5月29日至6月12日陆续推出,从近年来开展的数字记录工程中精选3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介绍,向公众呈现我省丰厚的非遗资源和优秀的匠人风采,宣传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所开创兴起的木版门神画,主要分布于开封城南的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盛于明代中期至清乾嘉年间,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在历史上为繁荣我国的民族文化起到过重要作用。

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复杂,有三十多个种类,其中又分东路货、西路货两种,表现内容和着色都有所不同。基本内容包括雕刻工艺、水印工艺及画样题材等,使用工具多达数十种,年画木版采用选料上乘的梨木板用铁穿钉拼合而成,印刷用纸传统使用连丝纸(粉连纸)、32克有光纸、本毛边,现使用生宣纸。一张按传统制作流程制作的木版年画,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

朱仙镇木版年画经过历代艺人的生产实践,形成了六大特征:1、用色讲究。2、崇尚使用暖色,热烈奔放。3、采用古代人物“铁笔十八描”的技法,雕刻线条阴阳相间。4、以传统技法构图。5、以简洁、明快、夸张的手法塑造英雄人物。6、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朱仙镇木版年画是集体手工劳动的艺术结晶,是中原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

2007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泰运

郭泰运(曾用名郭太运),男,汉族,1925年1月出生,开封县曲兴人。2007年,被原文化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13岁入开封最著名的门神(年画)作坊之一的“云记老店”(店主刘子云)做学徒,出师后与师兄谢合彬合作,后来单干取店号“泰盛”;1961年,开封成立“开封年画社”,他被吸收进社刻版、印画;1983年,开封市成立“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郭泰运任古版研究室主任,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雕版和资料进行修补、复制和整理;2004年,他受聘于开封市博物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保护中心。从艺七十年,他的年画设色、构图、制作工艺精湛,倾其一生抢救、搜集、整理濒临灭绝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开封朱仙镇年画兴衰发展的见证人。

同时,郭泰运摒弃传男不传女、传子孙不传外人等狭隘、保守的思想,于2008年收三名博物馆具有大学美术本科学历的年轻人为关门弟子,把近七十年的经验和手艺倾囊传授予他们。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