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以文化城 你打卡这些郑州的网红“老街”了吗?

来源:大河网 来源作者:莫韶华 编辑人:王苏佳 发布时间:2019-08-19 10:05:33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郑州3600年的建城史上,有说不完的人和事、道不尽的古与今。最近,在郑州人的朋友圈和抖音视频里,出现了很多“老街”的身影,一改往日“破旧不堪”的景象,以充满人文气质的“时髦形象”走进市民的视野,8月14日,大河网记者就带你探寻这些“老街”的新变化吧!

 

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

在杜岭街西里路东南角,记者看到,灰砖砌成的墙面上挂着水帘,旁边青铜色字体写着“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新时代发展,见证杜岭的变迁”。

不明就里的人可能还在想,一条小小的杜岭街道怎么承载着3600年的“郑州史”呢?

其实,杜岭街和郑州的别名——商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1950年,在郑州发现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1959年7月4日,郭沫若先生专程到河南考察时猜测“郑州商城”可能是商代都城,但拿不出证据,直到1974年,在杜岭街,真相大白。

1974年9月的一天,在杜岭街和张寨南街地下施工时,突然有人挖掘到坚硬的金属器物,在清除周围的泥土后,两只外形类似的巨型青铜器方鼎现身。其中,大方鼎通高100厘米,重达86.4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一号,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小方鼎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二号,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杜岭方鼎的发现,也挺直了中国学者认知“郑州商城”的腰杆——“郑州商城”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王都,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有城垣的王都。因“断代”而看似年轻的郑州,一跃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挺进中国大古都俱乐部。

这里要多谢当年发掘杜岭方鼎的工人,是他们一镐将郑州送进中国八大古都的行列。

沉睡多年的杜岭街隐藏着它的丰功伟绩,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召开之际,现在的杜岭街修葺一新,除了街道修整,还有沿街店面、台阶、绿化、休闲座椅等。

在街道执勤的志愿者告诉大河网记者,“这面墙白天看起来古色古香,晚上配合灯光照明,非常漂亮,现在已经成了郑州的‘网红墙’了,很多市民专程跑来打卡,甚至来这里拍婚纱照”。

沿街一位店铺老板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月前街道办事处统一免费装修的,“修完之后美观漂亮,引得众人纷纷前来观看,我的生意也变好了”。

 

百年清真寺街:讲述千年管城的历史

管城区作为郑州的老城区和商都历史文化区的核心区,这里的老建筑、老街巷、老物件、老吃食等,承载了无数的历史记忆。而位于商城路南的清真寺街,是很典型的郑州老城区街道,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让这条街得以出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大清真寺。它是伊斯兰教在郑州最早建造的、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于元末明初。

走进清真寺街,便看到一个浮雕壁画描绘了曾经市民的生活场景;再往前走便是一幅自行车立体雕画;孩子们坐在仿古雕刻人像前玩耍,充满了恬静的生活气息。

“我是这儿的老住户了,过去这里破烂不堪,现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出门心情都可舒畅,感觉出气儿都得劲了。外出时间长的人再回来估计都不知道这是原来的街了。”家住清真寺街的86岁老人刘云林颇为自豪地告诉大河网记者,“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9月8日就要在咱郑州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了,我们的街道现在‘旧貌换新颜’,迎接来自全国的朋友,特别显示了郑州这座城的文化内涵。”

据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清真寺街的修整上,设计公司依托北大清真寺的历史文化特点,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清真寺街开展“空中、地面、墙面、立面”立体化整治,同步实施绿化用地改造、铜塑景观设置、文化浮雕展示等工程。

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附近的居民在小广场漫步、在街头游玩,一面面历史文化墙成为背街小巷内的亮丽风景线,也被市民亲切地称赞为网红墙、网红街。

幽幽经纬路:记录省会迁郑65年来居民的生活变迁

相信不少市民都被去年冬天雪景里经六路的撩人夜色折服,推窗见光、抬头望“星”,一时间,纬一路和经六路的夜景刷爆抖音和朋友圈。

8月14日,大河网记者来到经六路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整齐有序,置身其中,汽车的轰鸣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都会被抛在脑后。幽静的道路,干净的街道,仿佛置身公园一般,路边的塑胶步道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锻炼。

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经六路修整沿街绿化500米、文化墙3处,安置报栏10个,修建街头景观3处,铺设塑胶跑道260米,添置休闲座椅15组。同时,还打造城市书屋1处,免费对居民开放。

另外,此次整修以省委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绘画、雕塑、照片和场景再现等形式,通过对省会迁郑65年来辖区单位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的回忆,彰显省会迁郑历史以及居民们为郑州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走访老街,回望历史,正如清真寺街的文化墙上写的那样,“如果说摩天大楼是一座城市的天际线,那么,这些古老的街巷便是这座城市的亲和力,充满了柴米油盐,饱含了烟火气息,让钢筋水泥之下的生活变得更有温度”。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