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洛阳非遗“雀金绣”牵手国际品牌

来源: 来源作者:赵振杰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9-11-08 17:23:49

展示中的“纪娜梵”高跟鞋

11月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雀羽金绣技艺传承品牌洛阳“雀金绣”牵手英国高级珠宝定制品牌“纪娜梵GÈNAVAN”,联合建立文化创新研究中心项目签约。

纪娜梵的展台里,一双双精美的鞋子在玻璃罩后引人注目,这是“雀金绣”与纪娜梵合作的成果。在洛阳“雀金绣”织绣技艺传承人王丽敏指引下,记者凑近观看,只见鞋面是点缀恰好的“泼墨”,迎着光,几片“孔雀翎毛”色彩斑斓。“我们用的是墨刻技法,采用13种墨色丝线织出了鞋面,又将金缕线搓捻成线,钉成了后面的楼阁。”王丽敏说。

洛阳“雀金绣”织造技艺源于战国,因其以孔雀羽翎和黄金制线、以缂丝工艺织就而得名。虽然历史悠久、文化内蕴深厚,却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国千年雀金绣与英国纪娜梵GÈNAVAN联合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未来,双方将互派文化艺术品专家,融合创新研发高端雀金绣珠宝系列及衍生商品,并进行国际化的推广和销售。

“可以说,中国非遗制品也都是奢侈品,传统非遗和现代奢品的结合点非常多。”王丽敏说,能有这次合作,与她对“雀金绣”的长期钻研、创新有关。

为了传承“雀金绣”技艺,王丽敏组建的洛阳雀金绣文化创意研究院,对濒临失传的技艺进行研究、挖掘和记录,并对材料、技法进行创新,开展跨国界、跨领域的国际研究合作,填补了高端刺绣研究领域和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的空白,推动传统艺术不断传承和创新。截至2018年,其公司已申请专利20个,其中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14个。

老手艺演绎新时尚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委会印发的观展指南显示,共有17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亮相进博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

“雀金绣”牵手“纪娜梵GÈNA-VAN”,是典型的国际奢品与中国非遗和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的跨界合作,在业内引起一片叫好之声。

浙江非遗展区的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公司营销中心资深顾问叶茂挺介绍,这一现象缘于消费升级后,中国中高端消费市场不断增长,作为国际化品牌,需要加持本土化元素,借势打开市场。

此外,故宫文创IP大火之后,不少行业一下子“醒过神来”,看到了现代产品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非遗和老字号品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重视。

虽然有非遗传承人,但“老手艺”的失传仍是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国家非遗项目洛阳“雀金绣”传承人王丽敏从5岁开始学习“雀金绣”,至今已有30余年。因为技法复杂,她打算拆解开进行传承。在她看来,整项进行传承,时间周期太长,有时候一件作品需要几年,甚至五六个人做四五年才能完成,传承人在快节奏的时代不可能沉得下心。

在河南非遗展区,陕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黄亮娥对传承问题更为担心。“传统手工剪纸濒临失传,想找到一个关门弟子很难。没有20年的剪龄,剪不出好作品,没有30年剪不出精品。”手指关节处布满老茧的黄亮娥说。

非遗传承需要工夫,而且在与市场无法接轨的情况下,传承难度无疑更大。

兰州的雕刻葫芦第三代传承人阮琳说,他们要做的,就是“让技艺不只是记忆”,一定要把它传下去。

叶茂挺所在的万事利公司与非遗大师的合作,类似于小罐茶的商业模式。大师的作品由公司来做宣传、推广、销售。在他看来,非遗传承人在商业模式、市场化运作能力上普遍欠缺,借助大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平台,才能实现双赢。

黄亮娥和阮琳也认为,无法大批量生产,是目前多数非遗产品的症结,与高端品牌合作,确实为非遗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既保障了其稀有性,也可产生较高的市场效益。

所幸的是,从171项非遗、老字号亮相进博会来看,政府正在利用其“有形的手”,让非遗活起来、传播开来、流行起来。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