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沿黄九省区博物馆3月2日起举办“国宝天团”线上直播活动

来源:河南博物院 来源作者:王苏佳 冯冬艳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9:50

3月2日“云探国宝——沿黄九省区博物馆带你畅游历史长河”直播活动就要开始了。

 

河南博物院专场的直播通道放出,想看直播的朋友,请识别小程序码,或点击下方的直播通道进入观看。


河南博物院直播通道

 

错过直播的,也可以进入小程序观看回放。

 

九个沿黄省区,勾勒出黄河孕育的所有文明形态,数件国宝,邀您饱览华夏文明的全面视角。

 

3月2日14:30,让我们从河南博物院出发,开启黄河历史文明畅游吧。

 

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积淀形成了黄河文化等多样化的文化大观,让我们走进记载并展现华夏文明开源与繁盛之地的河南博物院,感知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

 

亮相国宝

 

• 贾湖骨笛 •

 

器物名称:贾湖骨笛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器物规格:长23.6厘米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出土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前期(距今9000年前,约为公元前7000年).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

 

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此笛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当时的人们利用此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

 

• 云纹铜禁 •

 

器物名称:云纹铜禁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器物规格: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楚国贵族墓葬群。禁是用作摆放尊、卣、壶类酒器的案几,铜禁在传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发现,而此件云纹铜禁可算得上是此类青铜器中的精品。 它的问世,奇特而偶然。

 

1976年、1977年,丹江口水库连续泄洪、蓄洪、再泄洪,这么一折腾水落土去竟把一个沉寂千年的楚墓群给“发掘”出来了。

 

云纹铜禁为长方体,长131厘米、宽67.6厘米,高28厘米,重90多公斤。中心为光素无纹的平整台面,四边和四个侧面饰多层立体透雕云纹,器身下有十二个昂首负重的虎形器足。禁面四侧等距离地攀附着12条龙形怪兽,头伏向禁面,呈现群龙拱卫的壮观场面。框边纹饰结构均为多层云纹,表层纹饰与内部多层铜梗构成复杂的空间立体镂空装饰,层次丰富,花纹精细。

 

专家认定,云纹铜禁应当是用失蜡法铸造而成的。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经专家鉴定,云纹铜禁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它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

 

千年的浸泡、腐蚀,云纹铜禁出土时已是一堆难以分辨的铜梗和铜渣。河南博物院的青铜器修复专家王长青先生,凭着毕生的修复经验,无数不眠之夜的苦苦思索,25200小时的拼、搓、补、焊,最终将这件精巧绝伦、工艺复杂的云纹铜禁还原并呈现给世人。2500年前先民缔造了云纹铜禁,2500年后王长青修复了云纹铜禁,历经沧桑巨变,折射着古代先民的智慧灵光,凝聚着现代文博人的执着与坚守。

 

• 玉柄铁剑 •

 

玉柄铁剑

所处时代:西周晚期

器物规格: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叶宽3.8厘米,玉剑茎最大直径1.8厘米

出土时间:1990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


玉柄铁剑, 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它由铁质剑身,铜质剑芯套玉管组成。铜芯和玉管以铆钉铆接,玉管雕有竹节纹。剑身锈蚀严重,已与剑柄分离。玉柄铁剑以丝织品包裹剑身后装入剑鞘。剑鞘已被铁锈渗透并与剑身粘合为一体,无法分离。

 

玉柄铁剑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鉴定,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以往认为,中国的人工冶铁技术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而玉柄铁剑被证实为公元前9至8世纪的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发现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历史提前了近200年,具有极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虢国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弟弟的封国,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留下了“唇亡齿寒,假虞灭国”的遗恨。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考古人员先后两次在三门峡上村岭发掘了虢国墓地,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对研究虢国乃至西周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纺织、古代战争等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因此,虢国墓地在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

 

器物名称: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所处时代:北宋

器物规格: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村


“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在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不但河南独占其三,而且汝窑位居魁首。

 

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宝丰发现一处文化遗存,出土7件汝官瓷器,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就是其中的一件。鹅颈瓶,顾名思义,瓶颈取才于天鹅。工匠期望自己烧制的瓷器高雅、优美,就像天鹅一样。鹅颈瓶长颈鼓腹,胎质细腻,釉色纯正,具有美玉般的光泽和质感。瓶的颈部、腹部还刻有缠枝莲花,莲花出泥不染,象征高洁,所以成为中国艺术品中常用的题材。冰肌玉骨的鹅颈瓶上,呈现着自然淡雅、若隐若现的莲花,与天空般湛蓝的色泽相映生辉。

 

文献记载:汝窑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因天蓝色的釉彩很难把握,烧制的温度、火候、时间三者极为特殊时才能形成,成品率很低。最美不过天之蓝,这件稀世珍宝柔和靓丽,好似雨过天晴的天空,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清丽与高雅之美。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