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黄河文化 河洛文化 黄帝文化的概念、结构及体系思考

来源: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来源作者:文丨黄海涛 图片丨来自网络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20-03-26 11:39:3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双重属性。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入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新时代黄河治理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五项目标任务,其中的“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要从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本质出发,统筹兼顾,各司其职,平行推进。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双重属性都需要“讲清楚”

四大流域开创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以其独存至今的现象,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要实现黄河保护与发展的进一步突破,首先要正确理解并运用黄河文化及其内在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文化的责任深刻认识,以及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基础上,提出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自然属性是四大流域,其人文属性是都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的团体和个人。中国的自然属性是黄河,人文属性代表性的、标志性的团体是华夏民族,人文属性代表性的、标志性的个人是人文初祖黄帝。

从四大流域生发的文明古国来看,黄河发源自崇山峻岭,东亚季风吹拂下的华夏大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不如其他流域那样便于利用。因而黄河流域的先民必须创造下多种生态因子,发明更高超更复杂的利用自然条件的思想和技术。同时黄河先民在广大地域开发的多元一体,又使得中华文化的发展不至于因为某个区域的衰落而全体消亡。因此,中华古老文化的不曾中断和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客观的必然。

从中华文化的起源来说黄河文化,以河南的裴里岗文化、贾湖文化为标志的农耕文化,加上同为黄河流域的甘肃大地湾文化等,黄河流域遍地文化星火、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黄河文化的初生期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中华文化从8000年到5000年(甘肃马家窑文化、陕西蓝田文化、河南仰韶文化、大河村文化、二里头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再到今天,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在中原地区的河洛文化圈内,河洛文化圈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自夏朝至北宋的3000多年间,历代王朝多在河洛文化圈内建都。最迟在汉代,人们就以黄河为宗,延续至今。《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河洛文化圈的核心标识人文初祖黄帝,开创了华夏民族立起来的模式,开辟了华夏民族生存与发展五千年的道路,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原生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

黄河文化的结构,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逻辑关系。梳理黄河文化的人文生态,我们看到其人文的起点和文化的基因谱系逻辑清晰,它是有扎实的文化脉络逻辑的。这就是中华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中华文化“四个讲清楚”的层级分明,脉胳清晰,体系无缝衔接,给“四个自信”提供了扎实的历史文化自信和“培根铸魂”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3日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的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首先是要思想文化领先。黄河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文化标识很多,但是中华民族级的血脉根亲的精神标识并不多。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大王牌,举旗亮相。这已不仅仅是所谓的地域文化了,这是中华民族中华根民族魂的培根铸魂的大事情,讲好黄河文化的历史根基、人类高度、精神标识和时代价值,河洛不能缺位,黄帝不能缺席。

粮食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的、中华民族的安全底线。河南是维护这两条底线的最基础的堡垒。粮食生产责任重大,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同样责任重大。

三才之道与中华文化主体结构

“天、地、人三才之道”是中国古代先人创造的伟大学说,甚至将“三才之道”作为“王天下之道”。

《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个源于中国智慧的学说,贯穿于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儿女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的知识与智慧,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态、世态、心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才之道与中华文化主体结构对应的表述是:黄河文化——天(宇宙孕育生灵);河洛文化——地(华夏文明中心聚集区);黄帝文化——人(中华文明核心原点)。

黄河文化——天道,宇宙孕育生灵。《荀子·天论》曰:“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是之谓能参。”又说“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管子·形势解》亦云:“天生四时,地生万财,以养万物而无取焉。”

“天道”黄河文化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6000年,即距今约8000年前。以河南的裴里岗文化、贾湖文化为标志的农耕文化为代表。民以食为天,在农耕文化的遗存中表现得更加清晰。

这一时期的下半场进入到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海岱地区的太昊、少昊。据文献记载,先民的族团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早期文明。这时的黄河文明处于大交融的形成时期,可以称为邦国文明,也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初级阶段。

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大中原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在大中原域内的河洛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核心。

河洛文化——地道,华夏文明中心聚集区。“地道”河洛文化,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河洛地区大体包括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内夹角洲、外夹角洲以及黄河北岸的晋南和豫北。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关中,向东可以达到豫东。在河洛文化圈内,不仅有丰富的五帝传说和遗迹,而且还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国都。黄河文明的兴盛期是进入封建帝国文明的历史阶段,自秦汉开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来,河洛地区一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位。

黄帝文化——人道,中华文明核心原点。“人道”黄帝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归纳起来是祖根文化、文化祖根和龙文化等多元一体几个方面。包括了建立华夏大地各原始氏族部落笫一次大一统;建立了华夏民族最初的全域信仰,即以龙为图腾;建立了华夏子孙延续了五千年的对家国的信仰;开创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模式和文化生态。

“天地人三才具则霸王之业兴”是中国古代政治家、谋略家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我们今天重提三才之道,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抓住了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也就抓住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这种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发展的“中国智慧”,这种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榜样”,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奇葩,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文化的伟大贡献。

核心概括就是:一条黄河,两个生态,三个层面,四个自信。

作者简介:黄海涛,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委员会副会长,原文化部东方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研究员,郑州市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馆长,河南根文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裁。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