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经典一读再读 哲学并不遥远

来源:新华网 来源作者: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0-04-07 16:01:40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资料)

冯友兰哲学三史(手绘插图版)中国画报出版社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和教育史上,冯友兰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他的哲学外旧内新,是对华夏先贤思想的再阐释,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以及“贞元六书”、《三松堂自序》等。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该书没有采取“信古”或“疑古”的态度,而是以“释古”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两个大段落。此书不仅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至今仍然备受赞扬。当代著名哲学家张世英说,“《中国哲学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史论结合、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哲学史著作……把史论结合得那么紧密,把中国哲学史讲得那么有条理、那么清晰,而且贯穿着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到现在还无人能及。”

《中国哲学简史》由1947年冯友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共28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全景式展现了先秦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以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语言简明生动,又耐人寻味,洋溢着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七十余年来,本书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也是让许多人受益终生的智慧经典。

《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冯友兰在其生命最后十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新撰写的对中国哲学及文化研究所得之理解和体会。本书以思潮为纲,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七个时代思潮。全书体量庞大,广博而不芜杂,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

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了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配以薛晓源手绘的孔子、墨子、梁启超、黑格尔等古今中外哲学家画像百余幅。

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可以在对哲学的思考中,寻求到人生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一读再读这部哲学经典的意义所在。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