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范国甫诗词集》

来源: 来源作者:范国甫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0-06-21 18:13:21

《范国甫诗词集》前言

范国甫

本人从事文化工作数十年,参与文化活动,交结文化界人士,自是职责所在。后来商海弄潮,奔走于全国各地。晤商界精英、业界名流、党政官员,皆属工作之需。游名山大川,览名胜古迹,访佛门高僧,会世间高人,成了生活的重要内容。每有感触、感慨、感悟,往往一吐为快。或低吟浅唱,或仰天长啸,然后诉诸笔端以寄情怀。年深日久,不觉中新旧之作已满箧(qie)囊。虽非字字珠玑,却也敝帚自珍;偶尔翻阅,感觉多有可观之处,时有点睛之笔。不忍锁诸箧中,或束之高阁,或置于密室,使虫啮(nie)鼠噬(shi),化为灰丝。遂择其善者,钩沉爬梳,勒为一卷,付诸枣梨,公诸同好。意在以诗会友,寻觅知音;更欲借此以就正于方家。

先秦诸子散文,两汉大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如春兰秋菊,各为一时之秀;似夏荷冬梅,各领一时风骚。有人说以上文学形式时过境迁,尽成绝响。此说不无道理,却有言过其实之嫌。秦汉以降,优秀散文仍不时问世;魏晋以来,大赋乐府也时有佳作;唐宋以后,诗词名篇依然灿若群星;民国至今,散文小说亦有类似情形。前人创造的文学成果,后人可以代代享用;其文学形式,后人亦可继承利用。唐诗乃诗史之峰,宋词乃词史之巅,后人很难企及,更难超越,但决不能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我认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任何文学形式(包括诗词)都不可能永远占据文坛主流,但也不会永远淡出人们的视野。当今文坛,诗词式微。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尚且不敢以诗人自居,何况我等无名之辈?本人诗词,自然不敢比附唐宋名家,即与明清诸家相比,也常常自惭形秽,深知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在新的文学形式不断出现,网络阅读渐成主流,文化快餐大行其道,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当下,读书人如果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一点或写一点格调古雅的诗词,也未尝不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休闲消遣之享受。有鉴于此,才不避浅陋,将拙作奉献给读者朋友。

诗贵含蓄尤贵精,词亦然。区区数十字,不可能把写作背景交代清楚。如果不加序言就会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所以,古人诗词多有加序之传统。尽管有人对南宋词人姜夔词必有序的做法提出过批评,但大多数人对诗词加序还是赞成的。昔陶渊明《桃花源诗》脍炙人口,但诗之小序《桃花源记》,更是不胫而走,世人争相传诵。一篇小序传诵千古,成为诗史上的经典之作。《桃花源诗》也因序文而更加为人所知。郑板桥有一幅山石新竹图,只寥寥数笔,但画家自为题跋曰:“石虽不言,爱此新竹;竹不能言,爱此山麓。老夫满袖春风,将尔打成一局。”区区二十余字落纸,顿使整幅画面生动起来。使人一望之下,便觉春风拂面,春意盎然,石瘦竹嫩,风光无限。诗画有别,其理则一。由此可见,诗前小序应有则有。当然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诗言志。但往往需要托物。“物”中之人、之事、之地,作者自然明白,而读者未必了然。因此,就需要加注说明。孔子编著的《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秉笔直书,微言大义,成为后来史家之楷模。但由于文字过于简略,有似树木之主干挺拔,枝叶稀疏。读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之学者有见及此,纷纷为之作注,当时曰传。著名者有《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称为“春秋三传”。其中《左传》尤为著名,不仅叙事详备,而且有因有果有过程,甚至还有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知识性、可读性大为增加。三传一出,《春秋》读者大增,流传更广。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自是史坛名著。但成书之初,读者往往有阅读障碍,尤其是那些专用名词,仅读正文不甚了然。后来胡三省为之作注,才使《资治通鉴》更受读者欢迎。近代以来,诗文加注更成为通例。故此,本书对部分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也加了小注。

余之交往,既有党政官员、商界精英、业界名流,也有文人雅士、学者专家、僧俗高人。其中不少人与我有诗词唱和,不仅数量可观,且颇有意趣盎然,琅琅上口之作。北宋章质夫当时就非闻人,但苏东坡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遂使章氏其人广为后世所知。诗词唱和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高雅之举,和诗是友谊的文字见证。故此,翻检箧中和诗,择其上佳者若干,收入集中,与原诗相映成趣,也为此书增光添彩。

咏叹风景名胜,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附上图片,尤其是彩照,更能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无疑会增加诗词的感染力。为此,集中插入了多幅图片。

我在书法界朋友很多,曾择部分作品请其挥毫而悬诸厅堂。这些书法作品,作为插页收入书中不少。诗书一体,相得益彰,此亦古训也。

收入本书的诗词近二百首,以格律诗为主,也有少量自由诗。以时间为序排列先后,以便读者翻检。记时兼采阴阳二历。建党节、国庆节、元旦节等,采用公历记之。一些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事件,亦用公历记之,且系以月日。如《食为天》《奉国人》《一席论》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则用干支纪年。纪游诗、感事诗,无须详记日月,而时令不可或缺,故采用干支纪年,并于春夏秋冬前加孟仲暮季或初早晚末记之。

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当时南方的文人雅士咸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饮酒,赋诗作文。裒为一集。他们所吟何诗?所述何文?鲜有人知。但书圣王羲之一篇三百多字的兰亭集序,却使这次文人聚会成为千古佳话,广为人知。千年之下,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初唐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古代诗文序言之双璧。由此可见,序之于书,何其重要!有鉴于此,本书特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崇岳先生作序。任先生不仅在史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而且在文学领域也成就斐然。老先生作序,亦令此书增色不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纪委书记杨海中先生对古典诗词颇有研究,造诣亦深,且有专著传世。本书请他审读润色,提出不少宝贵的修改意见。李韧先生系余之乡党文友,四十年交往不断,彼此了解甚深,故请他对诗序、小注有者润色,无者补缺。李韧先生不避寒暑,勉为其力而尽朋友之谊。本书书法摄影作品除署名摄影者外,均出自郑州日报摄影记者李利强之手。学生孙彦涛、李向午跑前跑后,做了不少实际工作。值此新书出版之际,特对任崇岳先生、杨海中先生、李韧先生、学生孙彦涛、李向午、郑州日报记者李利强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汇诗词、书法、摄影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旨在使其既有一定的可读性、观赏性,更具较高的收藏价值。虽欲竭力打造精品,但囿于学识,能否如愿,还有待于读者评判。诚恳期待读者朋友提出批评或建议,以俟再版时更臻完善。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