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南阳惊现蚕图腾岩画 为“伏羲化蚕”再添新证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作者: 乔地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1-10-08 16:43:35


蚕业生产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产业。历史文献最早的记载是先秦古籍《皇图要览》中“伏羲化蚕”一说。

去年以来,中国先秦史学会南阳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张银河等人,在野外考察古岩画时发现80多个石雕蚕,并及时撰写出《南阳岩画与柞蚕文化研究》一书,在更大规模和地上实物方面,为我国“伏義化蚕”的史前文明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将中国柞蚕养殖的历史推前到6500~7000年。世界蚕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唯一研究蚕学的院士向仲怀先生对此给予肯定,为张银河这部考古发现的专著题写了书名。

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伏羲化蚕”

有关先秦《皇图要览》等古籍记载“伏羲化蚕”的文献,早已有之。从字面上讲“伏羲化蚕”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伏羲时代,已经开始重视野生蚕(柞蚕)的开发利用。二是伏羲时代,为了激发氏族对柞蚕业的重视,开始出现大规模制作蚕图腾现象。

张银河说,中国近数十年的考古发掘文献记录,有关史前蚕业现象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现。

1960年,山西芮城西王村的5000年前仰韶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陶制的蚕蛹形装饰。陶蚕蛹长1.8厘米,由6个节体组成。

1973年与197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分两次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石纺轮和两只牙雕小盅。小盅外壁雕刻有编织纹和四条蚕纹的一圈图案。出土文物资料告诉我们,大约在距今5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蚕丝作为纺织原料了。(图1)

1974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下王岗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6500年前左右的陶蚕(图2)。

1980年,在河北正定南阳庄5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两件陶蚕蛹,各长2厘米,腹径0.8厘米,据鉴定,这是对照实物仿制的家蚕蛹,其形制同芮城西王村遗址的陶蚕蛹十分相似(图3)。

1984年,在发掘河南省荥阳青台村一处前仰韶文化遗址时,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织品和10余枚红陶纺轮。这些丝织品实物大部分放在儿童瓮内,用作包裹儿童尸体,大都粘在头盖骨上。丝织品除平纹织物外,还有浅绛色罗,组织十分稀疏。《纲鉴易知录》载:“伏羲氏化蚕桑为蟪帛。”《陈州府志·太昊伏羲氏》载:“化蚕桑为繐布,给其衣服。“蟪帛”“繐布”,即用蚕丝织成的丧服。

2020年,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师村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的石雕蚕(图4)。

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双槐树遗址,出土了一件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图5)。正在吐丝状态牙雕家蚕的发现,证实了53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2020年,在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独山玉蚕(图6)。

但是,此前的考古学成果,能够直接证明最早的伏羲前后时代与蚕有关的实物,大多是地下文物。如今,在南阳发现的岩画中有众多石雕蚕图腾、蚕室等,形成系统证据链,这是不可多得的一项重大文化发现,为中华文明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

蚕图腾的发现经过与形状

2020年7月8日,张银河与文友张建国、蓝成云在南阳考察岩画时,在该市所属南召县石门乡竹园村一个山坡上,首次发现一个由六节石雕组成的蚕图腾。

此后,张银河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南阳古文明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白振国及文友张长运、孙保瑞等,通过四五个月的考察,在南阳市所属南召县、卧龙区、方城县、唐河县、镇平县等县(区)发现80多个蚕图腾。

这些图腾基本特征是由六节花岗岩或麻石雕凿而成,也有一些石头中间雕刻上槽痕看上去是六节,这与柞蚕的模样十分吻合。

在这些蚕图腾中,最小的是在南召县皇后乡王村发现,有70厘米长(图7);最大的是在南召县皇后乡分水岭村和南召县石门乡孟山村发现的,均达到16.5米长(图8);在南召县石门乡竹园村发现的蚕图腾,有15米长(图9)。这些石雕蚕图腾,均有头有尾。

张银河还发现,石雕蚕图腾与南阳柞蚕蛹(图10)及甲骨文“蚕”字(图11)(图12)六节形状基本相同,并且多数石雕蚕图腾上刻有星象、女阴等。如在南召县石门乡孟山村山坡上的六节雌性蚕图腾16.5米长,身躯最宽处3.3米,头部高2.6米,身体上刻有6个形象的女阴;雄性六节蚕图腾身长14.6米,身躯最宽处1.8米,头部高3米(图13)。

 张银河说,由于年代久远,其中一些柞蚕图腾残损严重,只留下部分身节。但从遗留下来的雕件上,依然可以看到柞蚕头像或带有星象的部位。如皇后乡王村山坡上残损的六节蚕图腾(图14);南召县城郊乡庙岭村残存下来带有星象的蚕图腾(图15)(图16)等。

部分情况被初步认定

张银河查询大量历史资料后研究认为,蚕图腾等岩画是新石器时期伏羲女娲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早期为柞蚕养殖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并撰写了一部30多万字、500多幅照片的考证专著《南阳岩画与柞蚕文化研究》,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张银河在这部著作中认为,伏羲时代,人口繁衍是个大问题。而源于野生蚕的柞蚕繁殖能力极强,一只雌性柞蚕一次可繁殖140~200只,而且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于是柞蚕便成为人类的崇拜对象,不仅进行人工的柞蚕养殖,而且对它进行神话,在能长久保存的石头上雕刻它的形象,并祭祀。

《中国蚕业区划》记载,世界上最早出现可以巢丝的茧源于柞蚕。世界上有柞蚕生产的国家为数不多。我国柞茧量占世界80%左右,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辽宁、黑龙江、陕西等省(区)。河南南阳浅山丘陵地带、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是主产区,三地产茧量约占全国柞茧总产量的70-80%。

柞蚕图腾为什么在南阳一带大规模出现?张银河认为,这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柞蚕的化性与光照关系密切,南阳地理纬度适宜。竺可桢曾说:“在埃及、印度、希腊、中国历史上,天文学知识之应与发展,均可溯至远古。盖在北纬30度左右,无论人民之职业为渔猎、亦牧或农耕,若不知一岁中寒暑雨肠之循环,则衣食住行均将发生问题”;二是年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气候比较适宜。南阳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4℃-15.7℃,年平均日照时数1900-2100小时,年无霜期225天-240天,位置处于北纬34°37´~34°41´;三是南阳柞坡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养殖柞蚕的饲料主要是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栎类植物,而1983年统计,南阳原有可供养蚕的皮栎、麻栎、槲栎、青㭎等栎类植物831万亩,仅南召县能养蚕的柞坡就有179万亩,是有名的“中国柞蚕之乡”。

张银河还认为,南阳是中原人类发祥地,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南召猿人”(图17)(图18)(图19)在此居住和生活。今天“南召猿人”所处位置的山坡上,仍然长满栎树林。而且,在南阳已经发现的100多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数以百计的纺轮。

2021年2月25日至3月7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全家会同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南阳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南召县境内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还发现有价值的旧石器近400件(部分石器20图)。

 

(部分石器图20) 石核、石片和三类工具

1.端刮器;2.石核;3.直刃刮削器;4.完整石片;5.钻器;6.锯齿刃器;7.凹刃刮削器;8.凸刃刮削器;9.石核;10.完整石片

《春秋地理考实》记载:“缯国、缯关在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辞源》载:“缯,乃丝织品的总称”。南阳是两千多年前张骞岀使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中原文明后被封博望侯之地。2008年5月被评定的我国135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以“中国古丝绸文明的源头之一 ”等三项入围。在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诗经》等经典著作中,也有许多关于南阳植桑、养蚕、缫丝的记载。

但是,在此之前南阳区域除了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有大量渔坠、纺轮之外,长期以来缺乏其他的系统证物。

专家建议蚕图腾等保护刻不容缓

南阳目前发现的蚕图腾,不仅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数量较大,遍布面广,是国内外至今不可多得的地上文物。在南阳发现蚕图腾的地方,还存在大量男女生殖岩画、坛状岩画、星象岩画、网状岩画、石室岩画、动物岩画等。

2020年11月7日、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教授两次组织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测量后认为,该类遗址为古代星象图,初步推测部分坛状岩画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学术意义重大”。建议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保护措施(图21)。

伏羲是我国史书记载中的创世英雄、人文始祖,但由于时代久远,被人们认为是神话传说人物。数十年来,中国众多考古发现,其人其事其时代是存在的。南阳众多蚕图腾石雕岩画的发现,或许成为“伏羲化蚕”最有力的证据。因此,笔者又特意电话采访了张银河、白振国及南阳理工学院教授、岩画专家孙保瑞,他们建议:

一、10多年来,我国政府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结合“丝绸之路”的独特优势,及时提岀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事实证明,符合我囯的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南阳蚕图腾的发现,不仅为我国地上文物考古提岀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中国“丝绸之源”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因此,希望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专家队伍,对南阳以蚕图腾为主的岩画进行全面系统地深入考察和认定。使其及早成为绝无仅有的国家级、世界级文化遗产。

二、根据南阳土地资源调查资料表明,生长柞树的地方,多为丘陵山地,除了早期生长大面积柞树和后期植入松树柏树,并不适合其它植物和农作物生产。目前,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开山炸石,粗暴开发。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议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及时对南阳蚕图腾为主的岩画进行保护。

三、柞蚕赖以生存的柞类植物,在六七千万年前就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南阳原有800多万亩,后因造田、修路、建房、砍柴、兼植其他林木和开山炸石等因素,正大量减少。从生态建设角度,对这些树木中的“活化石”与柞蚕图腾岩画一样,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