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超凡脱俗的牡丹仙子——访洛阳龙门画院院长谢丽萍

来源: 来源作者:陈辰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1-11-10 15:54:29

生长在13个王朝古都洛阳的谢丽萍从事牡丹绘画30余年,她画的牡丹备受全国书画权威机构的关注和海内外书画爱好者的喜爱,曾多次应邀到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并于2005年6月在台湾成功举办个人画展。2006年5月,她应新加坡一位政界名人之邀,到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新加坡总统纳丹和夫人参观了她的画展,在当地引起轰动。

从谢丽萍的数百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正是她精准地把握了牡丹“有傲骨但不傲气”的神韵,才使她笔下的牡丹色泽明丽纯净,主干劲健干涩,枝条圆润而富有弹性,叶柄纵横交错,充分体现了牡丹富贵祥和、雍容华丽、国色天香的特点,同时还具有铁骨铮铮、个性张扬、充满灵性的韵致。她的作品设色考究,既注重意境、情感与质感的表现,又追求沉着中的华美,不失其工致与力度。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从刘禹锡的诗中可以感受到,牡丹魅力的本质是高贵、尊严、气度。而牡丹绘画的难点却恰恰在于人们对牡丹本质的理解和意境的体现。一些画家的牡丹作品往往不是艳丽过度而失其真,就是肥硕失态而流于俗,能够真正悟出牡丹端庄典雅之气、富丽华贵之质、傲然超世之神、丰满生动之态的画家是少之又少。

然而在看过谢丽萍的“牡丹”之后,著名美学评论家王俭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谢丽萍的成功之处恰在于她对美的自觉审视和能动把握,形成了清新典雅,洒脱自然的艺术风格,因而她的牡丹雅俗共赏,风情万种,出尽风头又不动声色,在众香国里能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牡丹仙子”是如何练成的?

艺术的造诣不是无源之水,谢丽萍对牡丹绘画艺术精髓的领悟,来源于她特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经历。初次见到谢丽萍的人都会为她的气质而深深折服,这种气质正是牡丹所特有的“有傲骨而不傲慢”。曾经有一位友人这样描述过她:“祖籍湖南的谢丽萍女士,既继承了湘妹子所特有的美丽善良的一面,又有了北方女性所特有的落落大方、真诚待人的做人风格,画如其人,其人如画。” 朋友和同行送给了她“牡丹仙子”的雅号。

是怎样的生活和艺术磨砺,塑造出了这样一位“牡丹仙子”呢?谢丽萍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和那时的孩子们一样,谢丽萍很喜欢看小人书,并且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临摹小人书上的人物,这便是她最早的绘画启蒙。年龄稍长,她开始投师问友、虚心求教、悉心研磨,笔耕不缀。尤其是每年的花开时节,她更是早出晚归,写生描摹,浸润在牡丹的海洋里,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要把牡丹所有美丽与沁香全部收藏在她的心里。年年画牡丹,可每到花期她还是深深地沉醉其中,经常是呆呆地、一朵朵地端详,“太美了,该画哪一朵呢”她常自言自语。“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历代文字真切地表达了普通民众对牡丹的喜爱,更何况这位致力于牡丹绘画艺术的“墨客”,更是沉醉花间,不愿醒来。寒来暑往,三十余载她就这样且喜且悲,心里的花儿仿佛就是眼前的花儿,亦真亦幻,痴迷不返。

有耕耘就有收获,谢丽萍牡丹绘画技法上日趋成熟,意境上独到领悟,在她的作品中能读出道法自然,清新脱俗,也能感受到从“洛水似弦,帝城悠悠之地”汲取的雍容与大气。她的作品得到了各方人士的青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就曾经以《女人、牡丹、画》为题,对她进行了报道和宣传。2006年10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被央视誉为“牡丹仙子”。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曾为其题词:国色神韵、惠风兰露。

在艺术和生活中跋涉的谢丽萍

在艺术长河的跋涉中,绘画并非谢丽萍惟一的表达方式,在雕塑艺术上她也技艺精湛。她的雕塑作品已经矗立在洛阳、西安、兰州等地的重要场所。这些作品有对历史故事的深沉阐释;有对军营风貌的今日解读。大型铜雕——《战神》便是其惊人之作,造型威武逼真,人物栩栩如生,传达着强烈的勇敢、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艺术上的成就让谢丽萍笼罩在众多光环之中,但生活中,她依然保持着独特纯净的个性。她喜欢一个人去野外旅行,用她自己的话说:“喧闹的城市生活有太多的浮躁,要从大自然里吸取一些纯净,来洗刷自己的内心。”和郊外田野里的农夫交谈体味平实,采摘一把河边芦苇的绿穗品尝自然,感受风雪中生机昂然的兰草带来的震撼……

“我的梦想是要让更多人感悟牡丹的魅力”

艺术上的造诣和生活中的积累,让谢丽萍的牡丹作品逐渐走上了国际舞台。2003年2月,谢丽萍随洛阳市首届文化艺术代表团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由于她的牡丹作品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画面自然、构图巧妙、笔触流畅、刚柔相济、舒展大气,因此,无论是冈山,还是奈良,均好评如潮。此后,一些日本、新加坡、美国的牡丹绘画爱好者,慕名来到中国洛阳与她交流绘画艺术或者求得丹青墨宝。当友人问到谢丽萍在艺术上追求的最终梦想是什么?她用祥和练达的语言给出了答案:“我的梦想是要让更多的人感悟牡丹的魅力,领略牡丹的风采。”

由于谢丽萍的艺术造诣和社会上的成功,许多艺术爱好者慕名向她请教成功的秘诀,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心态切勿过于浮躁,不要去想一夜成名、投机取巧。只要保持着平稳、平实的心态,追求心中的梦想,踏踏实实地去做,总会有所成就。”

最后我们借用元好问的一句诗,来结束我们在谢丽萍牡丹世界里的思想遨游:如何惜得司花守,偏与人间作好看。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