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著名导演、戏曲评论家罗云论道情现代戏《前进路上》的舞台艺术

来源: 来源作者:罗云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2-01-19 15:32:01

著名资深导演、戏曲评论家罗云

我于1972年冬应太康县道情剧团邀请,执导韩锦超创作的现代戏《前进路上》。这是一出反映知识青年下到农村锻炼,怕脏嫌累不愿推车拾粪,在公社书记老郑和生产队长俊青的言传身教、热心帮助下,明白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道理,消除顾虑,思想问题得到解决。该剧情节单一,人物行为单纯,是在平常的现实生活中展示人物的思想状态。当我研读剧本后感到虽然描写的是生活现象,却饱含着浓郁的质朴气息和盎然的生活机趣。这对我的舞台艺术处理提供了生活基础。一方面借鉴1965年中南戏剧会演中一批小戏,如曲剧《游乡》、越调《扒瓜园》、京剧《传枪》、湖南花鼓戏《补锅》《打铜锣》,湖北汉剧《借牛》等的创作手法,一方面吸收戏曲传统的表演形式,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追”,《徐策跑城》的“跑”。在创作方法上,遵循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美学精神,力求使戏曲程式与生活动作有机结合。在表现方法上,从人物此时此地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出发,以虚拟手段,选择和组建人物行动的情感表达。

王雪梅饰妇女队长

因该剧故事发生在一路之上,没有固定的环境局限,采取了“景随人移”的假定性流动空间,“田间”、“地头”、“土坡”、“瓜棚”,是在人物的运动中借助天幕幻灯的远景配合予以显示和变换。人物使用的手持道具,是依据传统戏曲“以鞭代马”、“以桨代船”手法变化,把扁担两头系黄绣球彩绸,既是挑担的担子,也是拉车的绳;拉车袢带和两把粪铲的组合,既是粪车也能拾粪。一物多用,以点代面,以虚拟实,引发观众的艺术联想。其表演是按照人物的具体生活动作加以放大夸张、装饰、美化,把生活步法与民间舞步、戏曲台步糅为一体,通过虚拟化、节律化的运动形成舞蹈语汇,而这种舞蹈含有叙事性因素,与实际生活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能让观众在审美中感受到人物行动的实际存在。阿甲先生曾说过,虚拟表演的主要目的在于处理环境与对象。全剧自始至终贯串着一个“走”字,随着各种舞步的变化组成连续不断的舞台画面,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岳掁鼎饰郑书记 蔡青枝饰春霞

公社书记老郑内唱“县里开会整三天”,左肩挑粪担、右手拿粪铲,“圆场步”上场到“九龙口”停顿亮相。举目环望田野,托担松动肩膀,而后随唱腔节奏到台中踏步而行。他边唱边用粪铲把路上的粪铲起扔进筐里,动作干炼自然,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然后翻腕倒把、换肩,大步流星走下。知青春霞从左后随音乐节奏推粪车步子沉重而又慌乱地上场,她左摇右摆,车轮受阻险些车翻,累得直喘。她赌气把车停下用袖擦汗,唱起“火红的太阳当头照”,表述她抱负、理想的落空,发泄推粪车的不满情绪。春霞发现有人急忙推车避开,老郑挑担追起,春霞左右“蹉步”,连接“滑步”,身子趔趄粪车欲倒,随其身后的老郑急忙放担,一个“反身大跳”弓架把车扶正。春霞不好意思,老郑关心地热情搭话,并把虚化的粪筐放在虚化的粪车上。扁担变为拉绳,老郑驾车春霞拉车走“十字步”转“抬轿步”,由慢速转中速,接走曲线形“圆场步”。上坡时,二人前倾身,双脚后抬起;下坡时,二人后仰身,双脚前抬起,在打击乐的强烈节奏中越走越快。风雨骤起,二人顶风冒雨推车艰难前行,随锣鼓经“滚头”一步一顿,后接“单腿蹉步”、“滑叉”,连续“起叉”撑起身子,粪车陷入泥沟,二人“翻身”把车推出。雨下得更大,春霞躲进瓜棚避雨。老郑唤春霞出来把粪车推进瓜棚,脱去外衣为春霞披在身上,然后走“通条”身段跑去放水保肥。春霞深受感动,欲上前被风雨打回,她一排“串翻身”、“卧云”造型,起身后一个舞蹈“大跳”冲下。最后生产队长俊青买猪娃挑担回来,解除误会的春霞振起精神主动推起粪车,老郑拉车,三人“掏花”造型,以持续的舞步在动态中象征着前进路上。这种虚拟化的时空自由和情节性的舞蹈动作,构建起全剧艺术形式的美感,既不损伤生活的真实性,又使戏曲程式得到合乎情理的运用,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前排从左到右(不计孩童) 韩锦超、王雪梅、蔡青枝、罗云、岳振鼎

太康道情是清末明初时期,由民间说唱形式发展起来的少数剧种,以唱见长,腔调多在叠句中拓展,似唱如说,爽朗上口,欢快流畅,极富民间性。因其独特,广受观众的喜爱。为此,要求唱腔音乐设计王军,特别注重剧种化、性格化、情感化三者的结合,融会其他音乐元素在道情固有声腔旋律上扩展,强化素朴韵致,提升自身的表现力。实践证明,在严格保持剧种特色前提下的革新发展,既贯注着浓厚的乡土味,又给人一种新鲜感,听来热耳过瘾,耐得咀嚼。尤其春霞的一段唱腔“火红的太阳当头照,热汗淋淋似水浇”。戏迷观众耳熟能详,广泛传唱,成为一种时尚。

全剧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了以歌舞演故事的独特优势,把人物的具体行为和思想情感转化为视听艺术形象,载歌载舞,质朴生动,热烈奔放,充满着乡土风情,彰显出道情剧种的独特品格。

《前进路上》于1973年参加了河南省现代戏创作剧目调演,演出后反响热烈,博得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当时在会上负责导演工作的袁文娜,召开了艺术交流座谈会,让我在会上发言,谈《前进路上》进行二度创作的导演体会。之后,《前进路上》的影响逐渐扩大,来自北京以及省内外几十个剧团到太康移植学习。我还应邀为河南大学艺术系学生排演此剧,成为莘莘学子们进行艺术实践的必修课程。

                                                                                                                                            1974年5月于周口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