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缅怀:专访豫剧大师、“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先生

来源:魅力中国杂志社 来源作者:陈静 文/图 田德祥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2-05-31 10:31:47

惊悉中国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豫剧表演艺术大师马金凤先生仙逝,万分悲痛,遥望山东青岛,沉痛哀悼为中国戏剧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马金凤先生。大师虽然驾鹤西去,但是她所创立的豫剧马派艺术和豫剧帅旦行当却彪炳于中国豫剧乃至中国戏曲的史册!马金凤大师永远活在全国豫剧观众心中!马派艺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追忆我与马金凤大师交往15年的难忘往事,历历在目,悲痛不已,感慨万分。我曾经多次采访过马老先生,今天特意发布一篇2011年采访马老师的访谈录,谨以此文表达对马老的缅怀之情。

本文作者陈静(右)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先生

2011年5月27日上午,《魅力中国》杂志社的记者与《凤凰网》的媒体同行一起到郑州西郊马金凤老师的女儿家里,拜访我们崇敬、想念已久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老师。由于道路非常拥堵,再加上我们想见马老师的情急心切,不小心与其他车辆发生了小碰撞。来到马老师家里,已经迟到了一个小时,马老师已耐心等候很久。我们向马老师说明了迟到的缘由,马老师关切地说:“只要人和车没有大事就好!我多等会儿没关系!”一句慈爱温暖的话语,令我们倍感亲切。年近90高龄的马老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慈眉善目,毫无名家大腕的派头,就像自家的老奶奶一样和蔼可亲。采访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着……

问:您是怎样走上戏曲道路的?

马老师: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唱河北梆子,6岁开始登台演出。7岁时,进入戏曲科班。8岁时,跟父亲来到河南开封,开始学唱豫剧。可以说是听着戏、唱着戏长大的。

问:您认为在新旧社会里戏曲艺人处境有什么不同?

马老师:在旧社会,人们看不起唱戏的艺人,称我们为“戏子”、“下九流”。我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流浪生活,啥罪都受过。新中国成立后,党关心我,观众喜欢我,我在豫剧团里有好伙伴、好老师,越唱越来劲。我们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称我们是“艺术家”,受到了广大群众甚至国家领导人的尊敬和欢迎。能为人们服务,我们也感到了很自豪、很骄傲。

青年时代的马金凤

问: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您认为最难忘的一次演出是哪一次?

马老师:戏曲扎根在群众中,我们经常为老百姓演出,更难忘的是为毛泽东主席演出《穆桂英挂帅》。那是1958年,在郑州军区礼堂里演出,听说毛主席来看演出时,我们都非常激动。事先,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交代大家不让喊“毛主席万岁!”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准备走上舞台接见演员时,只剩两个台阶就登上舞台时,全场演员忍不住高声喊“毛主席万岁!”。听到这些,毛主席又转身走下舞台,回到座位。为了不影响演员和观众的情绪,毛主席又点了我主演的《破洪州》。毛主席连着观看了我演的两出戏,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也是难忘的。但没能与毛主席握手、合影,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问: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谁是最难忘的人?

马老师:最难忘的人当然是我的老师梅兰芳先生。有一年,我所在的商丘地区人民剧团到北京演出时,听说梅兰芳先生来看我的演出,我紧张得连戏词都快忘完了。我暗自下定决心不能丢人,整理好心情,总算顺利完成演出。梅先生专门去后台看望我们,当看到我们正在卸妆时,他就对演员的化妆、服装、表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向我聊了他想移植豫剧《穆桂英挂帅》为京剧的想法。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马金凤结为师徒,被传为梨园佳话

1958年,我正式拜梅先生为师。梅先生带着京剧《穆桂英挂帅》来到洛阳演出,请我们看戏。演出后,他谦虚地让我为他指点戏,我也看到了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化妆、服装、表演的精华。

后来,梅先生还邀请我去他家里,观赏了他的各种行头、服装,并在艺术上为我做了很多指导。我现在演出《穆桂英挂帅》的装束就是按照梅先生指点的风格改良的。梅先生不仅在艺术上帮助我,还对我的生活很关心,还为我买了返程的火车票。梅先生对我的关心爱护,让我终生难忘。在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时,我与梅先生的儿子梅葆玖同台演出《穆桂英挂帅》,我演前半场,梅葆玖演后半场,我和梅葆玖的同台演出,也是我与梅兰芳先生感情的延续,也是我对梅先生的最好怀念。

马金凤2002年参加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演出

问:听说您还有个“一天跑三省”的故事?

马老师:那是2005年的一天,我定好了晚上到焦作演出,还没出发呢,洛阳有个单位心急火燎地打过来电话,希望我无论如何中午先到山西阳城演出一场,“咱跟人家有业务关系,人家点名让您去,您不去业务就断了”。那边电话里说得恳切,这边我答应得干脆,就定下了中午到阳城,晚上到焦作。剧团正准备着去阳城呢,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也打过来电话,请求我无论如何当天晚上到河北邢台演出一场。原来,他在邢台演了几天了,当天晚上是最后一场,但邀请方给出了难题:“我们要看马金凤,你得请她来唱一场,她不来我们不结账!”就这样,我一天跑了三个省演出。

问:您的代表剧目是“一挂两花”,您还有“洛阳牡丹”的雅称,您是怎么看待的?

马老师:“一挂两花”就是《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是我的代表剧目。其中《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是青衣行当、《花打朝》中的程七奶奶是彩旦行当、《花枪缘》中的姜桂枝是老旦行当,这三个人物基本上包涵了旦角行当。大家称我是“洛阳牡丹”,我不敢当!这是广大观众对我的厚爱和鼓励。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豫剧《穆桂英挂帅》中饰演穆桂英

豫剧《花打朝》中饰演程七奶奶

豫剧《花枪缘》中饰演姜桂枝

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中,您都收了哪些徒弟?

马老师:我收了很多徒弟,有王文慧、韩培玲、秦晓萍、马兰、姜晶玉、柏青、赵晓梅、康霞、刘淑芹、关美丽、路艳菊、杨晓青、周桦、牛欣欣、李静怡等。她们现在都很有成就,都成为了各自院团中的骨干力量。牛欣欣、李静怡这两个小孩子也是《梨园春》的明星擂主。有这么多好徒弟,我感到很欣慰。

问:您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您的“金嗓子”立下了汗马功劳。都说您保护嗓子有绝招,谈谈您的绝招吧?

马老师:也称不上是“绝招”。我觉得演员的嗓子就是她的艺术生命。我特别爱惜和保护自己的嗓子,从来不吃辛辣、油腻、雪糕、汽水等刺激的食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的饮食比较清淡,早饭吃牛奶和鸡蛋,中午、晚上吃馒头、青菜、甜面汤。每次参加大大小小的宴会,人家都准备得很丰盛。我知道都是好东西,很好吃,但就是不能吃。我只吃些青菜,再要一碗甜面汤。因为我要演戏,要保护嗓子!大家都说我活了一辈子,很多好东西没吃过,太亏了!我觉得为了我喜欢的戏,再亏也值得!

问:听说2007年在河南人民会堂演出前吃饭时,您来得比较晚,桌上的菜已经被吃得所剩无几,大家想再加几个菜,您坚持不让,您吃着剩菜,馒头沾着菜汤,就算吃了一顿饭?您俭朴的生活态度,令人非常感动。

马老师:我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现在的生活很好,我很知足!我从来没有刻意讲究营养。为了唱好戏,我坚持只吃六成饱,因为吃得太饱,身体就不灵便,声音也不那么纯正了。

问:除了唱戏之外,您还有什么业余爱好?

马老师:以前的几十年一直全国各地到处演出,没有闲时间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近几年,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做过手术,我参加演出相对少些,有了一些闲暇时间,我就在房前的小菜地里种些青菜,养些花草,帮着拔草浇水。看看自己种的青菜、花草,我的心情很舒畅。

另外,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上网玩电脑。我是81岁时,在女儿的帮助下学的电脑,经常玩对对碰、连连看、空中接龙等电脑游戏。现在我尝到了甜头,玩电脑既能解闷,又能练眼神、练大脑、练手指,对我演戏有好处。

问:您从小登台到现在舞台生涯80多年,创造了戏曲演员的舞台生涯最长记录。回顾过去,您有什么感受?

马老师:梅兰芳先生说过“艺无止境”。虽然我今年已经89岁了,但说起唱戏,我还浑身都是劲儿,我还是当年的 “穆桂英”。只要观众们喜欢,我就一直唱下去。感谢广大观众对我几十年来的支持和厚爱!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