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纪念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举行

来源: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23-11-13 12:31:48

本报讯(记者 金京艺)11月12日,纪念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郑州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切缅怀追思“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的生平事迹、重要贡献和精神品格,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战营出席会议并讲话。

卢映川指出,要牢牢把握文艺工作的正确方向,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坚守人民立场,用行动践行党的文艺方针,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以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己任,坚持与时代同行;要坚持艺术操守,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王战营表示,要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传承弘扬常香玉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情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艺术品格,德艺双馨、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把牢方向导向,发挥河南历史文化独特优势,以“十年磨剑”的艺术匠心、守正创新的信念勇气,创作更多富于思想内涵、传承文化基因、彰显时代价值的文艺精品,讴歌党、讴歌时代、讴歌人民。

常香玉先生家属代表、河南豫剧院文艺工作者代表等6位同志发言。

守正创新 戏比天大

——纪念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温小娟

“母亲离开我们将近20年了,但我感觉她从未离去。在昨晚豫剧节开幕式上,看到屏幕上母亲的音容笑貌,我久久无法平静。”11月12日下午,在纪念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常香玉先生的女儿常小玉回忆起母亲生前点点滴滴,几度哽咽。

常小玉说,“戏比天大”是母亲一生的座右铭。母亲常说:“作为一个农民,什么最大?种好地最大,地比天大;作为一个演员,什么最大?演好戏最大,戏比天大。”母亲始终恪守“戏比天大”的精神,她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她钟爱的豫剧;我们也时刻牢记母亲的嘱咐,多教年轻学生,传承弘扬好豫剧事业。

纪念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邀请了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等相关部门领导及业界专家学者代表,共同追忆常香玉大师光辉一生及艺术成就,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继承弘扬常香玉大师“戏比天大”的精神,创作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戏剧作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中国剧协副主席、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说,常香玉大师是豫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打破流派局限开豫剧融合发展的先河,并推动豫剧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她既有“红白花”传世经典,又有捐献飞机的惊天之举;既有“常派”艺术的桃李满天下,又有亿万观众的热情拥戴。

“常老师是河南豫剧院首任院长,我作为第二任院长,从未忘记常老师的叮嘱,我带领《程婴救孤》等剧目走进29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豫剧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目前我们正在策划实施豫剧到上海豫园驻场演出。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将豫剧传承好、发展好、传播好。”李树建说。

豫剧青年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素真说:“常香玉大师‘戏比天大’的精神,为我们年轻戏剧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有时候下乡演出也会遇到身体不适、环境恶劣等情况,但每当想起前辈的事迹、‘戏比天大’的精神时,我就会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戏曲的唱念做打是塑造剧中人物、表达思想的艺术语言,戏中的一招一式无不闪烁着中国人的智慧与审美。吴素真说:“我们要感恩前辈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艺术遗产,要练好四功五法、演好生旦净丑,把经典剧目及流派艺术传承好。”

相声演员范军是常香玉晚年收下的徒弟,他跟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结缘成就了一段梨园佳话。范军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常香玉大师跟他说的话:“你一定要认认真真唱戏,老老实实做人,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好演员。我这次收一名相声演员为徒,就是想让你通过相声这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豫剧、弘扬豫剧,弘扬戏曲文化。”这些年演艺生涯中,范军也始终以做一位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常香玉大师一生秉持“为祖国放歌、为人民演戏”的理念,用生命践行“戏比天大”的精神。在72年的艺术生涯中,她排演了100多出剧目,为群众演出1万多场,大河上下、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主要的《拷红》《白蛇传》《花木兰》《大祭桩》《破洪州》等经典剧目,以及排演的《朝阳沟》《人欢马叫》《李双双》《红灯记》等豫剧现代戏,广为流传、常演常新,在舞台上树立起了传之久远的常派豫剧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郑雷高度评价常香玉为中国戏曲发展作出的诸多贡献:一是投身豫剧,在演出中勇于改革剧种的不足,形成新的艺术风貌,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常派唱腔。二是紧跟时代,为大众服务,忠心报国,热爱家乡,在豫剧界积极作出表率。三是在新时代继续更新豫剧的艺术规范,发展现代戏和豫剧清唱等形式,让戏曲与新时代紧密结合,表现现代生活,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纪念常香玉大师,就要学习她爱国为民的艺术情怀。”中国戏剧家协会一级巡视员李海滨说,豫剧是传播最广、观众最多、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常香玉大师等老一辈艺术家秉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三三制”(三个月农村、三个月工矿、三个月部队)为最基层观众演出,为豫剧人做出了榜样。

李海滨说,纪念常香玉大师,就是要学习她“戏比天大”的艺术精神、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甘于奉献的艺术品格,用新时代的新作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属于戏剧人的方式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

豫剧是从中原大地上生长起来的艺术,在一代代豫剧人接续奋斗下,如今呈现出精品迭出、人才辈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全国2000多个豫剧团,每年演出有4亿人次观众观看,网络播放量超过160亿次,形成了令人振奋的“豫剧现象”。

当天,参加座谈会的青年演员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弘扬常香玉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爱国情怀、艺术追求、职业操守,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艺精品,持续增强豫剧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