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郦生冢

高阳酒徒寂寞的身影

来源:开封日报 来源作者:任崇熹 编辑人: 发布时间:2005-05-20 08:00:00

  
  在中国的历史上,西汉前后出了不少有个性的人物,高阳酒徒郦食其(郦生)就是其中一位。
春日阳光明媚的上午,穿过杞县县城西南11公里高阳村西南的铁底河,一条蜿蜒的小径把记者一行带到郦生冢和郦商墓的跟前。郦生为汉广野君,郦商为汉曲周侯。这一对亲弟兄,在死后依然相伴。即便在今天看来,高15米、东西长120米郦生冢和郦商墓也是很威风的。这是两座相对的土堆,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尤其显得突兀。因年久少修,它的上面已经被人们取走不少土。黄土浑厚,色彩斑驳,唯树木依然青翠,在乍暖还寒的风中摇摆。土堆上面长满荒草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细碎的浅蓝白花,透露出无语的寂寞和无可奈何的败落。记者手扶一棵楝树,让心绪稍稍平静些。有细微的风声从耳边刮过,远处人语隐约可闻,俯视下面,田间劳作者人影晃动,阳光如水一层一层压下来,在这个乡间的中午,记者仿佛听到岁月正一点一滴消逝……
酒徒,是对饮酒者的泛称。现在多用作贬义,往往同“酒”、“酒狂”等同。据专家考证,酒徒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当初并无贬义。郦生好读书,有奇谋,家贫落魄却放荡不羁。他少年时就嗜好饮酒,常混迹于酒肆中,自称为高阳酒徒。汉高祖刘邦起义后,久攻陈留不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时为高阳门监(守城门的人)、60多岁的郦生前去求见。他对看门的军士说:“请你通报一声,说有个60多岁的儒生来见。”军士传出话来,说刘邦正在为天大的事发愁,没有闲功夫见儒生。郦生听后怒目圆睁,对军士说:“你再滚进去通报,就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刘邦听是高阳酒徒求见,马上停止洗脚,说:“快请客人进来。”这个故事,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文章里改编过,说的是人要学会虚心接纳不同的意见。
郦食其见了沛公后,慷慨陈词,说服刘邦采纳自己劝降陈留县令的建议。此后,在劝降无果的情况下,他率众杀死陈留县令,帮刘邦夺取陈留,得到了许多兵器、粮食和投降的士兵,为刘邦西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时,郦食其又向刘邦建议急速进兵收取荥阳,占据险要地方。高阳酒徒的这两个建议,成为刘邦夺取天下的战略思想。
此后,郦食其自愿去说服兵众将广、割据一方的齐王田广。到了齐地,他向田广晓以利害。田广欣然同意罢兵守城,天天和郦食其纵酒谈心。然而,由于韩信乘机攻齐,为田广所误解,认为这是郦食其出卖了他,准备将郦食其烹杀。田广对他说:“你如果能阻止汉军,我就放了你。”郦食其说:“举行大事,就不要顾及细小的事。大的德行,我不会推辞,你也不必多说了。”说罢,纵身跳入热油锅中。
英雄也好,狗熊也罢,历史于无声无息之中悄然翻过了这一页,只留得一道道饱经沧桑的怀古风景,只留得史书一笔轻轻带过的简洁记载,还有流传千古的凄美、悱恻的古老故事。“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郦食其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唐代诗人李白曾经用诗的语言概述过他的一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唐朝诗人高适也有“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的诗句。郦食其的名字往往不为人所知道,高阳酒徒成了好饮酒而又狂羁者的代名词。
这不知应该庆幸还是悲哀?
这些终归是旧事,眼前这座空无一物的土堆和蜿蜒的小径已了无那个朝代的踪影和足迹。千年光阴,已使这里濯尽铅华。建于公元163年的郦生祠堂已毁于1939年。据路过的段老大娘介绍,“文革”期间,郦生冢的房屋、什物、石雕、大门、院墙等大多被毁,1966年,还有一些残破的石雕,一只仅剩下头的石狮子在干枯的杂草丛中。如今石狮子不知所踪。人们在此出土的文物有小型砖室墓、绳纹筒瓦、五铢钱等。而今,这里已经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甚至有今人的两座坟茔建在其上。
郦食其的嫡亲后代据说现在浙江。在郦生冢旁边的石碑上,记者看到了极其简单的文字记载,说的是他们曾经到这里拜谒,并且记载了他们为重修郦生冢捐款的事。记者问陪同采访的高阳镇领导,能否使郦生从历史烟尘中走出来,借一丝高阳酒徒的厚荫,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就如同周庄人打起“沈万三”牌,寻找到开启聚宝盆的金钥匙,把旅游经济发展得煞是壮观。领导只是简单地说,该镇的确曾有把这里建成一个旅游景点的大计划,包括建郦生祠堂、围墙、庙宇,但由于资金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得以实施。
记者觉得,无论如何,郦食其都应该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让他名声大振的,还是他的那一番功业。他能在花甲之年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智慧,把握机遇,抖落酒徒满身的尘埃,以新的形象鲜活地站在人们的面前。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对于为实现开封复兴而努力的古城人而言,应该是有所启迪的。应该承认,我市目前的经济暂时落后,我们的发展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真正应该持有的态度是:承认差距而不妄自菲薄,尊重历史而不狂妄自欺,求真务实而不无所事事。在发展的进程中,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任何牢骚和怪话都于事无补。
记得台湾作家刘墉有这样的句子:如果历史像一篇文章,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两个字。文章是要不断写下去的,我们的任务则是使上下文能够承接,而且写得更好。那么,我们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相信在我们的行动下,东京梦华不仅仅只存在于历史的画卷中。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