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稀有剧种演绎舞台经典  传统戏剧绽放非遗华彩

​2019第三届晋冀鲁豫四省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安阳落幕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文/李育军 图/秦坤鹏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9-11-06 17:17:51

河南四平调《小包公》

河北乱弹《白逼宫》

河南大锣戏《武信盗马》

花鼓戏在殷墟景区表演

进社区表演

随着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表演的《小包公》的完美呈现,11月5日下午,为期9天的2019第三届晋冀鲁豫四省传统戏剧展演活动落下帷幕。9天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10个剧团、10个剧种,在安阳大会堂轮番上演了17场传统大戏,现场观众达3万余人,精彩的传统戏剧舞台艺术演出,再次将现场观众引入传统戏剧艺术的殿堂,与场外通过网络直播收看的观众,共同营造出一个百姓共享传统戏剧艺术展演的盛典,抒写出非遗稀有剧种的华彩乐章。

剧目扣人心弦、场场令人赏心入目

此次参演剧种全部选用传统非遗剧目,不同剧种、不同流派、不同声腔、不同扮相的传统剧目一一在舞台上精彩呈现,表现出我国传统戏剧舞台繁花似锦的可喜景象。通过展演,人们可原汁原味的欣赏到各剧种的特色演出。剧目题材多样,但是,主线皆为蕴含着扬善惩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的内容。如首场上演的山西省和顺县晋剧新编历史剧《汉文皇后》,全剧主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整部剧情家国交融,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当天晚上演出的晋剧《刘公案》以“正义·护法”为主题,演绎了一代名相刘镛父子,忠诚履职,勇于担当,不畏权势,除奸平冤的故事,整场戏演出阵容强大,场面恢宏。

展演展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制作精良、演出精湛的优秀剧目。如山东菏泽市的两夹弦《梁山伯祝英台》、山西省孝义市的碗碗腔《福寿镜》、河南省商丘市的四平调《哑女告状》《小包公》等。涌现出一批身怀绝技、唱做俱佳的演员。如祝英台的扮演者、碗碗腔《福寿镜》里胡氏的扮演者,《哑女告状》中哑女的扮演者,其中,演员年龄最大87岁,最小的12岁,整个展演也呈现出青年演员挑大梁的可喜现象。9天的演出多姿多彩,剧情生动感人,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好戏连台,真正体现了“原创剧目韵味浓,非遗传承显神功”,“小剧种唱响大舞台,带给百姓欢乐多”的展演初衷。一位老戏迷在观看了首场演出后激动地说,“我已经连续三年来看展演了,第一次听晋剧的时候,说实话没有完全听懂,可唱腔和故事情节很吸引人。这次我专门来听开幕式的首场演出,越听越有味道,传统戏剧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观众反响强烈、场内场外互动频繁

9天时间里,一幕幕大戏精彩上演,广大群众参与热情也是倍加高涨。台上演出精彩,台下观众情绪饱满,演出过程中不时掌声此起彼伏,特别是演出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起身为演出点赞,要求演出剧团加演清唱选段。特别是最后一场演出,商丘四平调《小包公》的演出,现场观众更是爆满。全剧情节妙趣横生,通过演员们的精彩再现,将小包公的精神魂魄与报世情怀生动清晰艺术地展现出来,剧中的小包公形象与人们想象中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有了明显不同。小包公鲜活的形象塑造,贴近了民众,贴近了人心,焕发出接地气、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生命力,不时受到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许多现场观看的一些群众动情的说:“现在能在剧场里这么多天集中看到这样高质量的传统经典剧目演出,实在是感到非常幸福”。

乐声婉转,锣鼓铿锵,一幕幕传统戏剧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场内热情高涨,场外观众也是热情追捧,通过对每场现场演出进行网上同步直播,吸引了许多听众通过网络进行收听收看,形成场内场外共享传统戏剧展演盛事、共享戏剧艺术盛典的生动局面。9天来,共有河南中原直播、河南戏缘直播、我闻直播、西商直播、安康直播网、融媒体直播平台、彭州千里眼直播、拾壹影像直播、春城直播、河南百姓文化云等22家网络直播平台,对现场演出进行了直播和转播,网上总点击率超过1300万人次。表明广大群众对传统戏剧演出的无比热爱之情。

进景区进社区、非遗走进百姓乐在其中

为了扩大此次展演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在17场主场演出外,同时组织参加演出的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曲艺类节目配合整个展演活动,走进安阳部分景区、社区,让非遗走进景区和社区,让群众近距离的感受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彰显文旅融合的社会价值和意义。10月29日,11月3日先后深入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安阳市文峰区南关办事处南湖新村社区,演出了以非遗剧种经典唱段以及曲艺小品,形式活泼,内容贴近群众生活,幽默风趣的表演,一经演出,吸引了许多群众的驻足观看,受到欢迎。参加演出的节目多为国家级、省级非遗剧种经典唱段和曲艺小品等,非遗传承人、名家、名角来到群众中间,活动受到赞誉。在景区演出一开始,就吸引了景区周边群众前来观看,一些来殷墟遗址景区参观的客人们也被现场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在社区的演出,也是倍受欢迎。无论是信阳光山花鼓戏、河南坠子《杨家将》片段,还是坠剧团表演的《小姑贤》、商丘四平调的《小包公》选段,古琴技艺展示、少林武术功夫、《黄河船工号子》等等,不论是进景区,还是进社区,演员们精彩的演出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一时间,演出地到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群众乐在其中。许多观看群众认为,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欣赏到非遗的独特文化魅力,近距离的了解非遗项目,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加上表演形式活泼,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光山花鼓戏第五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秀芳在参加进景区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光山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我第一次来安阳演出,希望安阳的戏迷能够喜欢花鼓戏,也感谢各级政府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传统戏剧能够在交流和演出中传承发展。”活动的举办,对于非遗融入百姓生活,普及非遗保护理念,彰显文旅融合的社会价值意义深远。

以交流促传承、传统戏剧舞台繁花似锦

参加展演的剧种来自晋冀鲁豫四省各地,通过集中展演这个平台,在参演剧团与剧团之间,地市之间,扩大了各传统剧种演出的地域范围,让演出地群众集中享受到传统戏剧丰盛的艺术大餐,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传统戏剧艺术体验,再加上通过电视网络直播、转播,直接扩大了传统戏剧剧种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起到了以交流促传承,推动传统戏剧保护传承不断提升水平的作用。

特别是展演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展演期间,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安阳日报、安阳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连续关注,河南大河网、河南文化网、戏缘、安阳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新华网、凤凰网、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等大型网站进行了相继转载。由于媒体的广泛参与,扩大了此次戏剧展演的社会影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对传统戏剧原来了解不多,通过媒体宣传,了解、并积极参与观看演出,体验到了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有一些年轻人来到剧场,观看演出后感叹道:“原来基本上不怎么看戏,通过来到剧场观看体验,现在才发现原来传统戏剧真的好看、好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56岁的陈建华是个老戏迷,首场演出过后,颇有感触地说:过去不了解小剧种,因为连续几年的听戏,他专门去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很多稀有剧种的知识,知道了稀有剧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开场前,我还专门看了剧场外面设置的河南省非遗保护工作图片展,了解到我们省非遗项目保护的现状。我觉得,这些艺术家们在传承发扬传统艺术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坚守阵地,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集中展演有利于各地传统戏剧相互间的艺术交流和互动,同时,对于引导和培养人们对传统戏剧的喜爱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娱乐生活的多元化趋势,搭好戏剧集中展演的这个平台,更有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戏剧艺术,更有助于让经典传统剧目流传于百姓生活,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戏剧时代风采。第三届晋冀鲁豫四省传统戏剧展演活动,让广大观众领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让人们体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带给人们的多彩生活体验。

第三届晋冀鲁豫四省传统戏剧展演活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有益探索,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推进晋冀鲁豫四省传统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交流合作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非遗走进景区、社区,对于扩大非遗社会影响,彰显文旅融合社会价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传统戏剧展演活动,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优秀传统戏剧,必将在继承与发扬中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再现光彩,展现繁荣,必将让非遗稀有剧种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必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食粮。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