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平陵政变奠晋基---洛阳历史故事37

来源:洛阳历史事件 来源作者: 编辑人: 发布时间:2005-07-04 08:00:00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临终托孤辅政,把权柄交给昏庸无能的曹爽和富有军事、政治才能但野心勃勃的司马懿这两个人物。    
曹爽辅政后,依仗自己是皇帝宗族,独揽大权、专横跋扈,同时大肆排斥异己排挤司马懿,扩大对立面,从而形成以曹爽兄弟为首的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对立集团。正始中期,曹爽采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夺了司马懿的兵权;而此时曹爽权势正盛,司马懿就采取了避其锋芒、以退为近、以静制动的策略,以有病为由告老还乡,表面上是不问朝政,实际上却是要让曹爽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以便策划对付曹爽的办法。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拂晓,魏帝曹芳要出宫到洛阳南郊祭扫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兄弟及其心腹何晏等人,率领御林军护从跟随。待机良久的司马懿闻听此讯,立即展开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他先到尚书省中,令心腹率军占领曹爽军营;接着,又派得力助手率兵占领曹爽弟曹羲军营;然后又率领一些拥戴自己的老臣人后宫,奏请郭太后,陈奏曹爽背弃先帝托孤之尽,结党营私、扰乱朝政,祸国殃民、罪当废除。
  郭太后在其威逼之下,只得依从。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急令太尉蒋济写表,快马出城径至帝前申奏,懿自引大军占领武库。
  随后,司马懿父子引兵出城守住洛河浮桥,切断了洛阳和高平陵之间的交通。在控制了洛阳的局势后,司马懿便上奏章,历数曹爽兄弟的罪行,并逼迫郭太后下诏免除曹爽兄弟的一切职务。  
洛阳城外,曹爽接到了司马懿的奏章,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把奏章呈给皇帝。最后只好同皇帝一起驻留在伊水之南,调发在洛阳屯田的几千士兵充当守卫。
政变发生之前,大司农桓范听到风声,立即上马到洛阳南平昌门,准备出城去投奔曹爽。无奈城门紧闭,无法出去。正在焦急之时,桓范心生一计,从袖中抽出一块竹板,声称有太后出城诏;桓范出城后,司马懿闻报大惊失色,说:“‘智囊’泄矣,如之奈何?”蒋济劝慰他说:“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意思是说,像曹爽这样的人,犹如劣马贪恋着马棚里的料豆一样,只知道贪图安逸,缺乏远大的志向和谋略,哪能听进别人良好的计谋呢?于是,司马懿就立即派人作为说客前往曹爽军营,劝戒曹爽交出兵权,并保证他们兄弟的人身安全和身份地位;不仅如此,接着又派和曹爽私交比较好的人,拿着蒋济写给曹爽的劝降书,再次前去说服曹爽,表明司马懿只是因为兵权被削而不满,别无他意。
正当曹芳一筹莫展、曹爽辗转不知所措的时候,桓范赶到营内,向曹爽献计说:“太傅已变,将军何不请天子幸许都(今河南省许昌),调外兵以讨司马懿耶?”曹爽说:“吾等全家皆在城中,岂可投他处求援?”果如蒋济所言,曹爽只顾贪恋安乐的生活,毫无深谋远虑,没有接受桓范的意见。桓范怒斥曹爽说:“匹夫临难,尚欲望活!今主公身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应?岂可自投死地乎?”曹爽听后仍然犹豫不决,只是流泪哭泣。恰在此时,司马懿所遣说客先后来到曹爽营中,对曹爽说:“太傅职位权重,不过要削去兵权,别无他意,将军可早归城中。”而且还说,司马懿指洛水发誓,不伤害曹爽性命。曹爽竟信以为真,不再听从桓范的意见。
      这天夜里,他将印信交给了司马懿,司马懿派人押送曹爽兄弟三人暂回家中。  
曹爽自以为司马懿宽恕了他,就欣欣然做起了当富家翁的美梦。哪知道这实际上是司马懿的缓兵之计,因为司马懿还没有掌握曹爽集团谋反的证据。等到司马懿拿到曹爽集团内部成员的口供以后,就马上将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千人犯斩首示众。曹爽集团骨干分子被一网打尽。以政变为契机,曹魏的军政大权,全部落人司马懿父子手中。因此,可以说高平陵政变是实权由曹魏集团向司马氏集团变化的转折点,为以后司马氏篡位夺权铺平了道路。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