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对台湾同胞祖根问题的一点佐证

来源: 来源作者:周秉腾 广东深圳市经济学会 编辑人: 发布时间:2005-09-02 08:00:00

我这里资料不全,看不到河南出版的史志刊物《中州今古》。前些天买了一份香港《文汇报》,报载:河南《中州今古》刊登欧潭生的一篇文章,从历史方言地名姓氏和风俗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台湾福建的祖根是河南固始县。这一消息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我不是搞历史的,对于台湾、福建的祖根问题没有什么研究。但是,上述一则消息使我忽然联想到我的家族。我籍贯广东省惠东县,系客家人。先父曾于一九四五年一月立《历世族传》,这本族谱,在十年浩劫前和十年浩劫后,我都拿来看过。《历世族传》在“始祖仁德公”条下写道:“仁德公原籍河南省汝宁府固始县,其上祖随宋南渡屡迁至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以居,祖犹长于宁化也,及宋社将屋①公子身携眷至今之长乐县②玉茶之珠瑞湖而居焉,未几胡元伐宋,天下稍平,公乃定居置业,以三男仲公为元朝户长,定贯安籍,故今也,世为长乐县人。”③这段文字说明,我家祖先是在北宋末年从河南省固始县南迁的,几经迁徙,到了福建省宁化县(始祖仁德公就是在宁化出生长大的),又在南宋崩溃前夕迁至广东省五华县,以后才迁至惠东县的。这段记载当是真实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这一点可以从《梅县历史》中得到印证。据《梅县历史》记载:“西晋(265—316)末年,中国动乱,汉人被迫从中原的山西、河南诸省逃亡至大江南北,再经江西、福建流移转徙,最后定居广东。”其实西晋可能只是大批中原汉人南迁之始,以后每逢战乱,必不断有中原汉人南迁。我家祖先南迁时间较晚,但迁移路线是一致的。
上述资料正好给欧文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佐证。
第一,历史上,福建与中原确实有过人口交流的关系,在这些交流过程中,曾有许许多多的河南固始人迁徙福建,开辟八闽,繁衍后代。我家祖先即是这许许多多的河南固始人中的一个。因此,福建的祖根在河南固始的论点是成立的。
第二,据学者们对我国近五百年来的考察,认为台湾同胞大部分来自闽南、岭东。我家祖先随宋南渡,在福建汀州居住了一个时期后又由于元兵的入侵和南宋政权的即将倾覆而迁至广东五华,即岭东避居。这个时期当有不少和我祖先一样由于历史上战乱而迁至闽西的河南固始人迁往闽南或岭东,其中一部分人再迁至台湾居住。台湾有许多是客家人,而我家乡亦属于客家语系的地方,他们之间可能会有某些联系。一九三三年,广东省兴宁县的罗香林写了一本书,叫做《客家研究导论》,书中许多反动的内容是要批判的,但其中关于客家的渊源、发展、自然环境等方面所提供的材料还是值得参考的。该书指出:“嘉应各属客家,亦有迁至台湾凤山、彰化、诸罗等地经营者。”而五华县正是嘉应州所属。这对于台湾同胞的祖根在河南固始的论点,也提供了重要的证明材料。
最后,有两点是必须说一说的:一说台湾、福建的祖根是河南省固始县,并不是说中原其他地方都不可能是祖根,其实山西省也应是台湾、福建的祖根,前面所引《梅县历史》的材料即可说明。二、为了以更丰富、更翔实的资料去论证台湾、福建的祖根在河南省固始县,我认为,不能只是考察唐朝以来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而应该更上溯到晋朝。上述所引部分材料说明了这一点。
再说一遍,我不是搞历史的,只是偶而触发自己过去知道的—点东西,有感而作。出发点是有助于台湾同胞祖根问题的探讨。由于掌握材料不多,水平有限,以上写的可能有不少缺点错误,敬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注:①“宋社将屋”可能是“宋社将覆之误。
    ②此处长乐县指今广东省五华县,非福建之长乐县,五华县清朝时曾称长乐县。
    ③这里未写祖先后来是如何从长乐县(即五华县)迁至惠东县的,说明先父所立《历世族传》实为续写族谱,所据原本的作者当生
活在明代,因作者称汀州为府,而元代分福建省为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代始改为八
府。可见,祖先明代尚住在五华而未迁至惠东。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