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北宋、南宋时期的郑州---欧阳修陵园

来源: 来源作者: 编辑人: 发布时间:2006-11-01 08:00:00

  
“素幕悠悠逗晓风,行随哀挽出深宫。妃嫔莫向苍梧望,云覆昭陵洛水东。”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到巩县宋仁宗昭陵祭祀时所写的挽词,其哀婉悲切,思绪缠绵。悲切、缠绵之情抒发不久,欧阳修亦追随先人而去,死后赐葬于郑州。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死后,宋神宗下旨,谥文忠,追封兖(yan)国公,赐葬于新郑的旌贤乡。欧阳修的祖母李氏、续配夫人薛氏、四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及其他家族成员也陆续葬于此地,形成了墓群。其后世子孙为守墓尽孝亦安居于此,新郑欧阳寺村便由此而来。
掩映在翠柏丛中的欧阳修墓冢,高约5米,周长15米,墓前有碑碣。墓碑为明朝正统三年(1438年)其后代欧阳哲立,上面刻有“宋太师欧阳文忠购之墓”及“重修欧阳文忠公神道望石记”的碑文,欧阳修墓右侧是其夫人薛氏之墓。墓的前方为陵园,陵园坐南朝北,建有外照壁、大门、内照壁、大殿、东西厢房。墓地四周建有围墙,形成院落,园内中间是甬道,甬道两侧有石猪、石羊等,直达大殿。大殿古朴庄重,四角飞檐,殿前有祭台,两侧立有文官石像。这里是祭供欧阳修的地方,昔日香火袅袅,欧氏的后裔在此追思先人。
欧阳修陵园内还有40余通宋、元以来的石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文学家苏辙所撰的《宋太师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洋洋洒洒数千余字,对欧阳修人品文风给予极高评价。
欧阳修最大成就在于文学方面,他反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学风气,主张散文写作应以唐朝古文大家韩愈为表率,是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散文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抒情委婉,如《醉翁亭记》、《朋党论》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名篇。《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词句,以精美的语言,快乐的情调,委婉的寓意,给人以美的回味。欧阳修还写了大量的诗词,其风格与散文近似,语言自然流畅,词句婉约秀丽,传世有《六一诗话》、《六一词》等。欧阳修十分注重培养文学新人,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都是他的学生。后人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和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史学方面,欧阳修编写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集古录》等名著。近年来,政府拨款对陵园重新进行了整修,陵园里经常举办欧阳修的专题展览,这里已成为人们凭吊这位历史文化巨人,追思其文章风采,弘扬民族文化的旅游场所。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