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我当村官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张武涛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2-10-17 21:25:50

这是两个画面:两年前,我骑车走在禹州市韩城办西十里村热闹的街道上,如入“无人之境”,村口—村部—村口,往返不变的直线轨迹,勾勒出我工作的尴尬状态。当时,总觉得村民的表情是那么僵硬古怪,他们的目光冰冷而带刺儿,感到自己是个孤独的局外人;现在,我在村里走动,就像在自己出生的村庄那样,走着,看着,与人相逢,笑一下,点点头,或是彼此问候,谈笑风生,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而自然,真的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这种变化,得益于一次主动请缨。

2010年7月,正值烈烈夏日,南水北调工程在我村沿线内的征地工作已全面展开。当时市里和办事处南水北调办公室联合派出驻村工作组,对我村实施第一阶段丈量工作,也就是对地表附属物进行统计,对蔬菜大棚面积进行测算等。为了确保丈量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办事处工作组要村里出一个记录员,与市里同步进行丈量数据的统计。当时,大伙儿大眼瞪小眼,没一个人愿意出面。不知从哪来的勇气,我从人群中挤出来,说了句:“要不,我来吧?”话刚出口,我马上就后悔了:这么多人,我充什么“愣头青”啊,不是自己找罪受吗?万一出了差错,我能担待吗?

“很好,这才像是个大学生村官啊!”包村领导的鼓励,打消了我的顾虑。

南水北调施工期临近,市里下了死任务,要求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我村地表附属物及征用土地面积的丈量工作。夏天气候多变,村里情况复杂,加上时间紧迫,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赶工期,同时又要确保丈量质量,工作组不断压缩工作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我们早上7点开工,晚上6点半收工,有时受天气影响,我们会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

我们与天气展开过“游击战”——阵雨天,雨来时,我们躲到地头灌溉机房里;雨停后,我们又返回田间争分夺秒地丈量。我们与环境进行过“阵地战”、“肉搏战”——只要不是大雨,我们要么头顶烈日,汗流浃背;要么穿着胶鞋,撑起雨伞,来回穿梭于玉米地,任皮肤被暴晒、划伤、雨水浸泡和蚊虫叮咬。伤口在汗水浸泡下的疼痛,腿脚在湿热泥泞中的奇痒,还有体力透支带来的痛苦,是此前从未经历过的。奇怪的是,我居然毫不在乎,甚至也没感到有多么难以忍受。工作组换了好几拨人,我始终坚守着,早起晚归,全程参与。事后,我回想当时的动力,就来自心灵深处那种被认可、被肯定、被需要的渴望。是的,我渴望村民们信任和拥护的目光。我要向乡亲们证明:我行,我能担当,我是带着诚意来农村为父老乡亲服务的。

我所任职的这个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蔬菜种植,菜地是村民的“命根子”。我们通过一次次复查、丈量、核对,公示统一丈量规则,讲解国家南水北调的大政方针、战略大局及征地赔偿标准,村民肯定了我们丈量数据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从此以后,乡亲们对我有了较深的了解与信任,主动邀请我参与各生产小组被征地农户的土地面积的测算工作。

如果丈量工作是座高山,那么此后的工作便是群峰绵绵——本村丈量数据的计算、核对、公示、纠正,征地补偿款的核算、申报、发放,组织、发动群众清除地表附属物等等,一项一项,繁琐复杂。也许是我精准的核算、扎实的工作、谦恭的言行、耿直的品性打动了村民,我和村民的关系不断升温。一开始,村民来找我,一口一个“领导”地称呼我,这让我很不习惯。我不得不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咱村的大学生村官,是自家人。”后来,接触多了,熟悉了,大伙就不跟我客气了,拍着肩膀,有啥就说啥。谁有啥不明白的、想不通的,只要我出面解释,大家点头会说:“对啊,对啊,你这一说,俺就明白啦!你不会亏俺,俺也不会让国家作难……”

现在,我算是真正融入到群众中了。后来我想,如果当初我隐到众人身后,不做那个“愣头青”;如果后来我随便找个理由请假,回避丈量及后续工作,我还能像今天这样让群众认可我、信任我吗?看来,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得抓住机会,掏真心,出实劲儿。

上一篇 我儿时的伙伴

下一篇 出红薯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