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令人感动的寻根之旅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来源作者:田中禾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2-10-29 10:02:14

如果不认真发掘传统,尊重传统,使戏曲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振兴从何谈起?

当我拿到郑州广播之夜“梨园寻根”晚会的节目单时,既吃惊又惶惑,节目的主演者都是八十岁左右的老人,我不知道他们能为我带来怎样的观感。晚会由七位老艺人演出六段折子戏,有两位演员坐着轮椅登台。演到一半,我已经禁不住热泪盈眶,想要站起来为他们大声叫好。商丘八十五岁的老艺人曹清芳,是豫剧豫东调男旦,坐在轮椅上以嘹亮的假嗓演唱《火焚绣楼》,纯正的流派特色,扎实的唱功令人震撼。登封的坤角苏兰芳,是豫西调奠基者周海水的女弟子,九十岁高龄,清唱《桃花庵》窦氏的唱段,不但声气不减,收放自如,而且运腔优雅,顿挫分明,节奏韵味十足,让我充分领略了豫西调委婉悠扬的艺术魅力。原以为她把这个长段唱下来就算不错了,谁知在观众的掌声中老人又加唱了一段《秦香莲》,一点也没显出力怯气短。晚会最年轻的两位演员联袂演出曲剧《花瓶记》,无论扮相、唱功、身段、做工,都使人难以相信她们是七十一岁的老太太。他们没有炫丽的声光,没有火爆的煽情,靠着精湛的艺术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让观众不时爆发出情不自禁的欢呼和掌声。

这台晚会打开了尘封的中原艺术宝库,让我见识了中原戏曲传统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当主流舞台被浮华的泡沫淹没;当一些自命不凡的音乐设计以拙劣的歌谱肆意破坏优美的经典唱腔;当戏曲剧目在意识形态的主导下日益远离艺术的时候,是这些散在民间的老艺人,为我们保存了中原戏曲的精粹,传承着中原文化的艺术精神。他们拥有的艺术财富连同他们本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抢救、保护的对象。我们经常谈论振兴豫剧,如果不认真发掘传统,尊重传统,使戏曲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振兴从何谈起?一时喧哗的泡沫破灭之后,我们有什么留给后人?

问起这台晚会的缘起,知道了晚会背后的故事,感动之余,更感到欣慰。感谢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是他们对中原戏剧的热爱和用心,让我们得以观赏到这样难忘的节目。岁月逼人,随着老艺人年事日高,这样的群星荟萃也许不会有下一次了,晚会因而突显出它的价值,这是中原戏曲史上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演出。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