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香山上的香山居士

王剑冰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2-12-13 20:16:09

 

白堤,同这场雪对应了,堤上的柳在风中一斜一斜,枝条也成了白条。不知道白居易当年可曾经历过这等美景……

白居易去世一千一百六十五年后的秋天,我来香山。

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在茂密的香山上攀,雨不能直接落下来,被那些树淡化了。踏上窄窄的石阶,石阶蜿蜿蜒蜒,通向高处。前面一个女子,白色长裙,露一双穿凉鞋的脚。不知道白居易的墓地,只能跟着这脚一步步地走。女子的前面还有人在攀。到香山上来,多是一个目的吧。

跟着这长裙真就到了白居易的墓前。

我发现这是一个组织,他们还举行了简短的仪式,包括向白居易献花鞠躬,然后有人解说。这时我才知道,这是一群韩国人。他们一起背诵白居易的诗句,回顾白居易的生平。从另一个国度冒雨而来,有老有少,年纪最轻的,就是那位长裙女子。

来寻根问祖?我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我后来看到了报道,白居易的后裔三十多万,分布在韩国各地。他们成立有白氏全国宗亲会,是韩国有较大影响的民间组织。我从那清秀的脸上望过去,看到一张张苍老的面容。直到我离开,他们还在那里,有的绕着墓地,有的抓一把泥土,有的在树上挂张小纸条。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白居易,中华民族的杰出先人,依然活在人们的心里!

白居易祖父白湟曾任巩县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新郑可是非同寻常的地方,轩辕黄帝就诞生在那里,而且还曾是韩国和郑国的都城。那里有片水,叫溱洧,《诗经》中专门写过,至今还清且涟漪。

一代诗人白居易在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降生。他在新郑一直生活到十一岁,那是童年最好的时光。所以大和元年时,白居易自苏州离任返回洛阳途中,在新郑又住了一宿:“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追思儿戏时,宛然犹在目。”白居易活了七十五岁,死后没有埋在家乡,而是葬在了他久居的洛阳香山琵琶峰上,应了他“香山居士”的号,琵琶峰又与他曾经作的《琵琶行》相合,墓志是李商隐写的,同为河南老乡,也是诗坛奇俊。

那次去杭州,迎接我的是一场罕见的大雪,壮观的降雪在西湖上,茫茫一片白。白堤,同这场雪对应了,堤上的柳在风中一斜一斜,枝条也成了白条。不知道白居易当年可曾经历过这等美景。白居易修建白堤,只为蓄水灌田,却成了西湖一个胜景。当时朝中很乱,朋党倾轧,白居易怕再被伤害,请求下去挂职,皇上批准了,先让他做杭州刺史,后又任苏州刺史,都是天堂之地。白居易很舒心,干得也好,留下了千古美名。如果不是小人当道,被贬谪或外派,白居易没有那么多的体察,中国的文学也不可能那么丰赡。

白居易是一个想有作为的人,总是上书皇帝,提合理化建议。四十四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当权的宦官集团却不急于处理。白居易上疏严缉凶手。那些人能舒服吗?一说他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僭越,二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井里死的,他写赏花诗有伤孝道,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思想上打击很大,自比天涯沦落人。江州水边送客,逢到了一个歌女,不禁泪洒青衫,有了一篇《琵琶行》,和《长恨歌》同属于他最成功的作品。那种声随情起,情随事迁的歌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此背景下的人物统统染上了凄伤怅惘之色。

我去九江,江边已有琵琶亭,不知是不是琵琶的弹唱地。上到庐山顶,走进花径,倒是白居易消闲的所在。一尊立像,显出洒脱自如的姿态,仿他当时“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的心境。

白居易的生活过得没有像苏轼和杜甫那样出现过窘迫,身边总是有酒又有女人。饮者大多是社会名流,多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他走的地方也不是很艰苦,大都临水,古时临水地都较为繁华。晚年久居的洛阳,也是繁华都市。

白居易常常边喝酒,边操琴,边吟诗。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两边的竹竿悬着酒壶,抱琴引酌。白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在舟上宴请宾客,命人在舟旁吊百余酒囊。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尽兴。

白居易余诗两千八百首,饮酒诗八百,可见不输李白。我们都还记得白居易写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个性情中人。

白居易去世多时,人们前来拜墓,还是杯酒祭奠,墓前的地上常是湿漉漉的,一片酒的香气。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