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老家 新房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李中军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3-08-09 16:20:10

我的老家在豫东平原一个普通的小乡村。父亲一生务农,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座居住舒适、牢固又漂亮的大房子。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农村生活困难,吃、穿、住、行都是难题。家家户户吃杂粮窝头、穿家纺的土布,住低矮的土屋。我家也一样,住着覆盖麦秸秆屋顶的土屋,冬天屋内寒冷异常,到了夏天又酷热难耐,加上嗡嗡乱飞的蚊虫肆虐,让人苦不堪言。最怕的还是刮风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内漏小雨,风大了,还会把屋顶的麦秸秆刮飞。那时,我父亲就有一个梦想,拥有一栋可以遮风挡雨的稳固的大房子,有了像样的房子才算有个真正的家。为早日实现这一梦想,他和乡亲们一样终日辛勤劳动,期盼过上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的幸福生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分田到户,父亲和母亲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干劲十足。农闲时,母亲在家养猪、织布,父亲走村串户做小买卖,挣些零碎钱。生活逐渐好起来。一日,父亲看着家里的两间土屋和土砌的院墙,下定决心,要盖新房。于是,父亲和母亲,还有我和年幼的弟弟,全家齐上阵,赶着小牛犊,拉上木架车,去拉做砖坯用的土方,为第一次翻盖新房做准备。

那次盖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的一双手,因为往车上装土被磨出许多血泡,钻心地疼,但一想到可以住上新房,就不在乎这些了。一个月后,父亲开始找来做大土坯的师傅们,浇水拌泥巴做大土坯,一块一块的土坯分散在空旷的土地上,晒干备用。土坯做完晾干透后,父亲选定吉日,开始盖房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很快盖成了三间青瓦房。母亲喜极而泣,我和弟弟高兴得手舞足蹈。那是1983年的秋季,我儿时记忆里无法忘却的一段时光。我和弟弟将床铺挪到靠窗户的地方,在宽敞明亮的环境里写作业,不再害怕风吹雨打。

自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乡下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乡亲们不仅吃饭讲营养,穿衣比漂亮,住宅比宽敞,而且开始追逐各种时尚风潮。电视、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纷纷进入普通百姓的家中。我家在父亲的操持下,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这时,父亲又开始打起房子的主意。1993年春天,父亲雇人拉土方,找来砖机做出红砖坯,而后,请来会烧砖技术的师傅,垒砌起土坯围窑,烧起红砖。砖烧好后,父亲又从县城拉来水泥、竹竿、白灰等建筑材料。大约一个月后,一栋既宽敞明亮又时尚大气的砖瓦房建成了。入住的当晚,父亲高兴极了,喝了很多酒。我则激动得无法入睡。

步入21世纪,我和弟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在城里有了梦寐以求的商品房,弟弟在老家集镇经商,父母一直住在乡下的老宅。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乡亲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仿照城里的花园社区,农村在搞试点建设,便利的配套服务措施,很受乡亲们欢迎。在外打工的小青年,回来后到新农村社区买套房子,是很时髦的事。乡下盖楼房的逐渐多起来,样式新颖别致,室内装修时尚。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村容村貌赞叹不已,乡亲们真的富了。

不久前,父亲打来电话告诉我,弟弟一家在县城买了新房,100多平方米,花了30多万元。目前正在装修;还买了辆10多万元的小轿车。他在老家也将老宅翻盖成了小楼房,院子里还栽种了梨树、石榴树,月季花、喇叭花等等。父亲还说,秋季,学校开学后,我母亲和他要住到弟弟在县城买的新房里,照看在县城上学读书的侄子,享天伦之乐。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回首我家住房的数次变迁,感慨良多。辛劳一生的父亲终于圆了住房梦,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也许每个父老乡亲的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他们或者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或者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美梦,无论如何,那都是相当幸福的事。在内心深处,我和乡亲们深深地祝福我们的祖国,祝福我们的大中原,愿我们的梦想越做越美!

上一篇 山村夏夜

下一篇 父亲的手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