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第三届中原诗群高峰论坛举行 诗坛大家论诗歌发展

来源:本网综合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3-09-16 14:44:21

中原诗群的出路在哪里?当代诗歌精神的指向是什么?新时代的诗人应有何作为?9月14日,由省作协、省文学院、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省大河文业有限公司主办,《河南诗人》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中原诗群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

已连续举办三届的中原诗群高峰论坛再次吸引了谢冕、杨匡汉、吴思敬、程光炜、韩作荣、唐晓渡、梁平、杨志学、何弘、马新朝等百余位省内外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他们共论诗歌之道,建言中原诗群。

会上,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匡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韩作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等分别作了专题演讲。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视野,坚守与转场——中原诗群的出路”、“当代诗歌精神的指向在哪里”、“诗歌文化产业化或市值化的契机是否存在”、“资本语境下的失守与拯救”、“针对诗人信仰衰落的规训与批判”、“诗歌普惠与受众需求的距离”等诗学命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为“中原诗群”的出路、“诗歌河南”的建设建言献策。同时,与会者还对由民间力量介入文化事业的举措表示赞誉。

诗歌需要“诗、思、史”接通

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文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省作协主席李佩甫更是提出“诗歌是生活的上限”。但是,中国新诗在当下社会不被大众关注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打开诗歌的视野、增加诗歌的厚重感成为论坛嘉宾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杨匡汉提出的“诗、思、史的接通”得到众多诗人、评论家的认同。

杨匡汉说,能否与历史更好地接通,是诗歌能否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所在。诗歌就是要处理天、地、人的关系,处理诗、思、史的关系。我们对自我状态下的写作可以保持宽容,但我们更要鼓励有作为的诗人在创作诗歌时要有历史的呈现,这样可以使诗歌显得厚重,“诗中有史”才能取得新突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程光炜表示,诗歌创作不能总是从自我、个人的角度出发,而是胸怀应当更宽广一些、站位应当更高一些、底蕴应当更厚一些。诗歌对历史的关照并不是简单地讴歌或批评,而应体现出时代独有的风貌。

诗人应当挺身而出

论坛上还召开了著名诗人杨炳麟新诗集《尘世》的研讨会。与会者对《尘世》给予很高评价,对杨炳麟作为诗人能够始终保持超拔而孤独的姿态关注喧嚣的世界,深深埋在诗歌的根部,创作出大量有真情、有思考、有哲学意味的诗歌表示了赞赏。海南大学教授耿占春表示,有担当、沉得住、有信仰是每一位诗人应有的态度。

中原大地上与杨炳麟一样甘愿为诗歌事业挺身而出的诗人大有人在。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院院长、著名评论家谢冕说,河南经济发展很快,但在滚滚商潮中,依然有一大批人钟情诗歌。他们或许经济上是贫穷的,但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这是当前社会的一束奇光。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吴思敬表示,现在靠写诗发财纯属幻想,但依然有大批人愿意坚守,这说明诗人这支队伍是支撑我们精神大厦的一种力量。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民族有关心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会有希望”,诗人应当是关注天空的人。

著名评论家唐晓渡表示,“中原诗群”这个概念非常富有建设性,意味着中原大地上已经有一支诗人队伍挺身而出,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河南诗歌的发展跟中国诗歌的发展是同步的,而且一直在推进中国诗歌的发展,使中国诗歌有了一个很好的风貌。

诗歌的出路不是问题

在当晚举行的“高金光 刘高贵专场诗歌朗诵会”上,两位诗人新近创作的18首诗歌在悠扬的古乐声中被缓缓诵读,让观众在诗意的环境中对诗歌的发展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刘高贵说,自己一直在非常艰难地求新、求变,总希望能找到一条诗歌的出路。可直到现在,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找没找到这条路。

正如刘高贵所说,诗歌的出路问题也是此次论坛的重要话题。不过,这个话题在诗人们看来并不沉重。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汪剑钊表示,一谈出路问题就感觉已经没出路了,但实际上河南诗歌、中国诗歌不存在出路问题。“我认为有这么好的文化传统,再加上如此旺盛的创造力,诗歌在未来肯定有更好的发展。”

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说,诗歌的出路不是简单的“全民写诗”,而是通过诗歌对作者以及读者的感化,形成一种包容的氛围,倡导一种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构建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才是诗歌最大的出路。

诗歌越来越纯粹

——访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韩作荣

14日,“中原诗群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河南诗人联谊会”在郑州市举行,国内百余名著名诗人齐聚一堂共话“中原诗群”新发展,新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韩作荣也出席了此次高峰论坛。韩作荣如何看待当代诗坛现状?又如何看待“中原诗群”?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他。

许多人认为现在诗歌衰落,对此,韩作荣表示不认同:“现在的确不再是‘全民写诗’的年代,但是我觉得诗歌越来越纯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留下来的诗人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淀,他们对诗都怀有一种宗教式的信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越来越透彻,对生活也越来越深入。”

韩作荣说,改革开放后,外国的诗被引进国内,中国的诗人对世界各国的诗人了解研究很多,他们几乎与世界各国的诗人同步发展,“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是诗歌最好的时期,已经取得一些成就的诗人写得越来越好,年轻诗人层出不穷。那种认为诗歌衰落的人们其实并不了解诗的真正面目和现在诗坛的情况,他们被表面现象遮蔽了。”

韩作荣特意提到了前几年流行的段子、短信等:“我把它们看成诗歌的一种,我不仅不排斥这种创新形式,反而认为它们很有吸引力、对社会生活的表达非常好。”韩作荣说,“诗”从古至今就一直与“歌”联系在一起,目前依然保留着发源于民间这样的传统,“诗歌并不仅仅是文人诗,更宽阔地看,还包括流行歌曲、网络诗歌等等。”

那么韩作荣如何评价“中原诗群”呢?“中原诗歌的总体水准在全国属于第一梯队,河南的诗歌底蕴非常强,老中青三代均有代表诗人,出现了蓝蓝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多次获得大奖的知名诗人,最为难得的是,中原诗群的后续力量比较强大,发展前景很好。”

今年6月,韩作荣出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那么韩作荣有哪些规划呢?“我希望诗歌学会能为广大诗人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力争为大家打造出一个比较和谐的、有创造力的学术氛围;我还打算办一本高端诗歌刊物,发表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作;此外我还希望把全国有影响力的中青年诗人聚拢起来,成立一个中青年诗人委员会,增加诗歌学会的活力。”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