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阿黄

来源: 来源作者:顾坚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3-09-27 18:17:34

1940年,18岁的我奶奶下嫁到顾庄时,陪嫁中有一件活物,便是那只叫做“阿黄”的两岁半公狗。

这以前,阿黄是在渔船上度过了整个漂泊的童年,而现在它可以由着性子在田野里奔跑,在芦丛和蒿草间追逐猎物,在阳光下的草地上与母狗们打情骂俏。它幸福无比,它找到了天堂。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那年冬天,尖厉的枪声划破了乡野的宁静。南边来了鬼子兵,在运河圩堤上筑起了高高的炮楼。村子里断了笑声,狗们也噤若寒蝉——这些东洋来的强盗个个都是饕餮之徒,酷爱吃鸡,更爱吃狗。

阿黄在这时便显得不同凡响。它一如往常地在河野田畴之间将自己张扬成一面猎猎的黄旗,一支御风疾行的箭矢。它为全村的人和狗们把风放哨,吠声激越,来去如电,如同一位艺高胆大的侠士。

于是日本人对阿黄恨之入骨,发誓夺其命,食其肉,寝其皮。他们与狗较上了劲儿。阿黄终于腚上中了子弹。鬼子把它吊在树上,用匕首哗哗剥了皮。

剥了皮的阿黄吊在树上一动不动,鲜血渗透了它脚下的黑土地。鬼子松开绳索,把阿黄掼到地上准备开膛。民谚:“狗是土命,沾地而活”,说的是狗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就在鬼子动刀的一刹那,阿黄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血淋淋的肉身蹿过刽子手的裤裆,如一团暗红色的火,奋力往北面家中奔去。

其时奶奶正在灶间烧火,突然看见一个血糊糊的东西“咚”地撞进门来,跌在她身边的柴薪上。奶奶花容失色,泪飞如雨。阿黄喉咙呜咽,似在诉说,似在告别,眼里噙满了泪水。

鬼子们循着阿黄的血迹寻来了。院子里站满了乡亲,无言,可眼里藏着利刃,蓄着怒火。那个汉奸翻译捏着娘娘腔对大家说:快交狗吧,不然太君生气了烧你们的房子。身怀六甲的奶奶心如刀割,几欲跌倒。

这时,阿黄颤巍巍地走出了屋门。它努力支撑着血淋淋的身体,对着青天喑哑地吼叫了一声。声音不大,却让人心颤栗,天日无光。然后它突然腾奔而起,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冲进了屋边的芦苇荡,挣扎着奋力向芦丛深处游去。

鬼子无望地朝湖里放了几枪。这些两条腿的畜生终究没有弄得过一条狗,垂头丧气,悻悻而去。

深夜,我爷爷划着小船把阿黄捞了上来:四肢蹬直,眼还睁着。爷爷把它埋在村后一个叫做“踏倭湾”的垛田上。小小的墓,不高,可看上去怎么也像一座山。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