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第一次照相

来源: 来源作者:欣然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3-12-10 15:44:21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照相,在乡村还是一种奢望。全公社唯一一家照相馆,国营,营业员三人。那身份、那权力、那地位,对于全公社几万名百姓来讲,不亚于现在的某个县直职能部门重要岗位的负责人。起码在掌握为百姓历史存照的权力方面完全可以这么讲。来照相的绝大部分是各级干部和工人,公社广大社员对照相并不感多大兴趣。一方面,缺少钱;另一方面,没有心情。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有的老年人,儿女为表示孝心,找人画一张像,尽管画技不高,并不太像,但是认定这就是“爹(娘)”了,权作标准像,以备百年之后纪念之用。那些参军入伍的人,到部队第一件事就是穿上绿军装、戴上红五星帽徽军帽和红领章,拍个照寄给家里和亲朋好友。假如哪家积存的照片多了,就用木框玻璃装起来,挂在墙上,构成家里的某种象征。

至于中小学生照相,一是毕业照,二是友谊合影照。我第一次照相是在一九七四年五月,当时不到十二岁,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尽管学校说公社照相馆按全公社各中小学日程安排马上该来我校为同学们拍小学毕业照了,但我却等不及,和关系最好的一位同学约定,去公社照相。这是个星期天,一大早就起来了,穿着崭新的衣服,借了堂弟的塑料凉鞋,与同学一路十里来到公社照相馆。当时照相全是黑白的,照相大厅悬挂一大块幕布,上面画着大寨梯田、大庆井塔和珍宝岛青松等等,作为背景。由于光线太暗,照相人员让我们到室外露天照。我颇不乐意,因为布景那么美丽、壮观,我若能以此为背景,不是可以与一直向往的祖国山水和革命理想融为一体吗?这该是多么自豪、幸福的事情啊!实际上 ,我们之所以专程直接来照相馆照,就是奔着这既有意义又好看的布景来的,要不然在照相人员去我们学校时不也可以在沙岗古庙柏林间留影吗?在今天,人们择景重在室外实景而非室内画景,可当时却把室内画景视为稀罕,而对自然美景视若无物。所以,我们嘟囔着,不是光线暗,是嫌我们年龄小、长得猥琐、穿得寒碜而不够资格用这样的背景吧?营业员领我们找了几处外景,最后来到供销社大院,以一座简陋的水塔为背景,拍了一张“120”二寸照。加洗两张,共花去两角钱。并说七天后才能来取相。

我曾在公社赛诗台背诵诗歌获第一名,父母奖励了我一碗面条,这次照相回来,妈妈又为我做一碗面条,我感到不解。事后才听说照相会吸人血,吃面条可以补身子。左邻右舍也来问候,好像我家有了什么喜事一样。之后便一天、两天……盼望着,像盼节日一样等待七天的到来。这中间有一位已上初中的大哥哥说“你们的相片已冲洗出来了,我在照相馆见到了”。当时去照相馆的人太少了,以至于全公社几万人哪哪大队谁谁照相,去取相的人几乎都知道。我们便在第六天去取相了。不料那营业员却说:“还没有到时间,你们怎么提前来取。洗出来也不能拿走。”好说歹说,才终于让我们取出来。

照片中的两人,表情都极不自然。淡淡的欢乐中暗含哀愁,显示出一副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老头相”。但是这张照片是那个年代的写照,与照相相关联的人和事又是那么值得回味、思索。在我看来,是那样的珍贵。所以,一直珍藏在我的相册里,也珍藏在我的心里。

上一篇 游弋在陈州的梦

下一篇 老木匠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