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通许一醉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来源作者:王国钦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3-12-20 16:05:05

【从这里遥望故乡,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网名“溱洧泱泱”中的溱水与洧水,想起了阮籍、蔡邕、蔡文姬等诸多文化乡贤……】

癸巳年小雪之日,应邀参加河南省散文诗第四届年会。虽没喝酒,但我醉了。

在河南大学读书时,我曾写过新诗,并联合其他同窗发起创办了一个“羽帆诗社”。今年恰好是“羽帆诗社”成立30周年的纪念之年,所以又让我回忆起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诗意当年。毕业30年来,我主要转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类的格律诗词,几乎天天沉浸在“雅颂重辉千古事,风骚更上一层楼”的状态中。尽管也拜读过许多大家的散文诗篇章,但我对散文诗并不懂,也没有真正创作过散文诗。今年应邀参加散文诗年会,既使我出乎意料,也让我深感荣幸。旧诗新诗散文诗,说到本质都是诗!何况会长王幅明是我的老领导,对我而言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如此,格律诗作者能够参加散文诗年会,这本身就有了些特殊的诗意。 到会才知,河南省散文诗队伍的年轻化程度是比较高的。除省内诗人之外,还有湖州、成都的名流大家远道而来,可见近年来中原散文诗影响之广、之深。本次年会选择在豫东通许召开,而会期两天里的蒙蒙细雨,更为通许大地增添了诗情与画意。所以,尽管不会喝酒,但我人已陶醉。

通许属豫东,是汴京通往许都的交通要道,也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曾经养育了王拱辰、娄良、胡汝麟、侯连瀛等历史名人。县城向西约25 公里就是尉氏,那里则是我的故乡。通许与尉氏两地,风俗相近,乡音几同。从这里遥望故乡,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网名“溱洧泱泱”中的溱水与洧水,想起了阮籍、蔡邕、蔡文姬等诸多文化乡贤。“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心中默诵着贺知章先生的这首《回乡偶感》,不由让我的理解更进一层。再细加揣摩,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散文诗如何表现乡土”,恰恰与我此时的心境有些许相合。所以,尽管不会喝酒,但我情已陶醉。

通许又是曹植七步成诗的地方,在数千年中国诗坛上带有一种特殊的符号意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无论哪一位诗人,来到这里都会跃跃欲试并展示其诗歌捷才。但是,自己天生愚笨,从来羞于人前献拙。加之曾到过曹植墓前,所以当天没有随大家前往看望曹植先生。一个人在酒店,一天下来完成了著名诗人张鲜明诗歌新著《诗说中原》的编稿工作,则是我在办公室里无论如何做不到的一个大收获。曹植先生有知,当会原谅于我的!

在晚饭后的诗歌朗诵会上,主持人突然点名要我表演节目。因为没有任何准备,只好随手从桌子上拿起散文诗人刘海潮的新著仓促登场朗诵他的那首《找个理由去西藏》:

找个理由,咱们去西藏吧……看看可可西里藏羚羊神秘的布达拉……

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地融入诗人的作品中去。突然觉得:这个刘海潮,你怎么知道我一直没有去过西藏呢?你怎么知道我一直想去西藏呢?

朗诵之后,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兴奋,竟然很快完成了两首小绝。

其 一

豫东名县称通许,许愿三江更九州。

欲借诗家一支笔,再凭妙手绘千秋。

其 二

旧韵新声话豆萁,花开一树散文诗。

灵光七步追曹子,锦绣中原踏雪泥。

如果有一天,能“找个理由去西藏”看看,也不枉一个“诗人”的称呼了!

不,到西藏还需要理由吗?到人间净土还需要理由吗?

上一篇 老木匠

下一篇 鸡蛋里的岁月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