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赖姓】红军长征胜利 有“赖茅”一份功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来源作者:李政 编辑人:王苏佳 发布时间:2014-08-12 09:21:18

如果说振威将军赖恩爵是一个将才,那么“赖茅酒”的创始人赖永初先生则是一位商海奇才。

新中国成立前,赖茅酒产量已有30多万斤,成为贵州茅台镇最大的酒厂。“席上有佳肴,不可无赖茅”便是当时人们对赖茅酒的评价,而开国大典当晚作为“开国第一款庆典酒”,则使其名声大噪,被誉为“国酒”。

宗族迁徙

躲避战乱,赖姓后人迁往贵州

史料《风俗通》记载:“春秋时有赖国,其后以国为氏。”

赖氏宗亲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赖启明介绍,叔颖在西周初年被封于赖,后赖国被楚灵王灭,赖国一些贵族北迁,在今天的许昌鄢陵定居,以原来的国名为氏,姓赖,逐渐形成著名的颍川堂。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这支赖氏难以安居,促成了历史上赖氏的第一次大南迁。

赖永初的祖先,正是在这次南迁中来到了福建。清道光年间,赖永初的高祖父赖正衡任职“军营统带”,后来因太平天国起义辞职退居怀仁,又在茅台镇创办了“茅台烧春坊”。

清咸丰年间,“茅台烧春坊”在战火中被毁,赖姓后人陆续外迁至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赖永初的先祖也随之来到了贵阳。

艰苦创业

从小懂经营,后来操持钱庄生意

1902年,赖永初出生。赖永初的父亲赖嘉荣早年来贵阳开设“赖兴隆”钱庄,兼营一些其他生意,维持一家生计。

家境不富裕,年幼的赖永初一边上学,一边帮父亲守柜台。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守柜台的日子里了解了许多善经营、懂管理、讲信誉、艰苦创业的道理。不久,赖嘉荣逝世。作为长子,赖永初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赖兴隆”的生意由赖永初负责。

除了在钱庄生意上大展拳脚,赖永初还和朋友开办杂货、花纱布匹店。他亲自把贵州特产挑到广西,又从广西挑回来洋布,经常露宿于荒野之中。

另外,赖永初在外地分设的庄号,顺便购买杂货或花纱布匹等运回贵阳出售,销售获利后再还他人的贷款。由于采取开设钱庄与经商结合的策略,“赖兴隆”商号的资产发展到约50万银元。

1928年,“赖兴隆”商号开展存放、汇兑等业务,客户逐年增多。后来,该钱庄还发行本票,总额为银元10万元,不定期限。

兴办实业

“席上有佳肴,不可无赖茅”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介绍,1938年,茅台“衡昌酒厂”经理周秉衡资金匮乏,向赖永初求援。赖永初全资买断衡昌酒厂,更名为恒兴酒厂,并注册大鹏展翅的“赖茅”商标,“赖茅酒”正式问世。

赖永初先装了一批小瓶赖茅酒,通过庄号在全国各地的机场、码头等地赠送,扩大影响。当时,他派到全国各地的“销售经理”多达106人。

赖茅酒很快叫响全国,酒窖由4个增至28个。新中国成立前夕,酒厂产量已有30多万斤,成为茅台镇最大的酒厂。

新中国成立前,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席上有佳肴,不可无赖茅。”酒类高级咨询师张振锁说,1945年,国共签订“双十协定”,招待用酒就是赖茅酒。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礼物中也有赖茅酒。

张新斌介绍,1946年,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村宴请民主人士,席间,他指着赖茅酒瓶说:“长征路过茅台镇,当地群众捧着酒欢迎我们,战士们用它治伤,止痛消炎,喝了可治疗拉肚子,暂时解决了红军缺医少药的困境。所以,红军长征胜利,也有赖茅酒一份功劳。”

国酒开端

“开国第一宴”,用的是赖茅

赖永初先生所创的赖茅酒,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达到了荣誉顶峰。

张新斌在《中华赖姓》一书中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晚,毛主席在北京饭店举行开国第一宴。周总理亲自安排,调用库存于北京饭店的一百多瓶‘赖茅’款待中外嘉宾,共庆新中国成立。”赖茅获此殊荣,是茅台酒成为“国酒”的开端。

1952年,针对民族资本家和私营个体的大规模改造开始,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等形式,将“三茅”整合在一起,于1953年7月29日,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也即茅台集团。

1953年,赖永初先生创办的恒兴酒厂被接管,后来转入茅台酒厂,与茅台镇另外两家著名的酒厂合并,组建国营贵州茅台酒厂。

如今,贵阳茅台酒厂的“国酒文化城”内还塑有三家酒厂创始人赖永初、华问渠、王秉乾的塑像,予以纪念。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