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石姓】汉初职场谁最牛 温县石奋称典范

来源: 来源作者: 编辑人:王苏佳 发布时间:2014-10-09 09:36:50

说起石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便来了劲:“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了俸禄二千石的官,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

如今,河南温县县城西南角的公路旁,坐落着石奋和他四个儿子的墓群“五冢洼”。这里,也成了不少石姓族人寻根祭祖之地。

石姓后人 温县寻根

今年8月10日,河南商报记者来到温县石奋墓。公路北边几米处,一块两人高的墓碑上写着“万石君石奋之墓”,后面是一个直径七八米的圆形墓地。墓地四周还有八块稍小的墓碑,它们分别是石奋四个儿子的墓碑以及万石君祠碑记等。

附近一位村民说,十几年前这里都是庄稼地,难寻墓地踪影,“大概2007年万石君墓重修后,来了很多人拜祖,车辆排了百十米,非常热闹。”

世界石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石有良家住温县西关,他说,温县西关附近确实住着2000多名石姓人,他们都是石奋长子石建的后代。每逢大年初一和清明节,都会去万石君墓祭拜。

石有良说,自光绪年间石姓族谱就没再完整编续过,2007年,他联合温县其余石姓人,花费4年编续了一本新族谱。

河南商报记者看到,该族谱将石奋列为始祖,自石奋起,已传到第七十五世。

石有良说,众所周知,石姓的得姓始祖是石碏,但石奋家族在西汉时名噪一时,许多石姓后人就把石奋当成先祖,“浙江、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石姓祠堂或族谱,都是以万石君石奋为先祖,因为他们大都是石奋四子石庆的后代。”

“每年都有外地人前来温县寻根。”石有良说,近如平顶山、周口,远到山西、甘肃,都会有石姓人过来,翻翻新族谱,看能不能对上,“有的对上了自然很高兴,有的没对上,仍会去祭拜万石君墓,以示敬意。”

1983年温县公布了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万石君墓便在其中。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又将其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父子皆为官 被称“万石君”

在史学家看来,石奋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不是他的文韬武略——在司马迁笔下,石奋“无文学”,不过,他“恭谨无比”。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说,石奋的父亲为赵国人,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万石君宗谱》写到,石奋就是出生在温县。

石奋后来的发达,和他遇到的贵人刘邦密不可分。史载公元前205年6月,刘邦东击项羽途经温县,当时石奋15岁,投奔刘邦做了个小吏。后来刘邦发现,这孩子恭敬谨慎,挺懂事儿,就让他跟随在身边,任命他为中涓,并召他的姐姐入宫,把他的家也迁到长安城里。

此后,他的命运开始转变。到文帝时,石奋的官职已经升至太中大夫。景帝时,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在朝为官,父子五人年俸禄一万石。

有一天,景帝说:“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意思是,你老石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人臣的荣耀可都集中到你们家了。于是,石奋便有了“万石君”的称号。事实上,“万石”一说,并不单指石奋家。

如西汉严延年兄弟五人皆为官,官至二千石,当时称其母为“万石严妪”。

宋代绍兴名臣廖刚及四子,号称“万石廖氏”。

不过,因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石奋着重来写,“万石君”更为后人所知。

恭谨无比 汉初“职场典范”

如果你生在西汉初年,想在朝廷里谋份工作,要是在简历中写“能言善辩、参加过专业辩论赛”等,工作十有八九就会泡汤。

《广州日报》国学版今年4月的一篇文章称,西汉初期的“职场”是讲究质朴的,不流行“文学”,一是吸取秦亡的教训,二是刘邦不喜欢花里胡哨和舞文弄墨。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文学,唯恭谨”就显得尤为重要。史载,石奋无论是在任时还是退休后,对皇帝都毕恭毕敬,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考验。

他退休在家时,皇帝赏赐的食物送到家中后,石奋一定要先叩头跪拜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同在皇帝面前一样。

不仅如此,他还教育子孙和仆人都像他一样,恭敬谨慎。石奋家族也以孝顺谨慎闻名。

到武帝时,石奋的小儿子石庆当了9年丞相。他升职时,武帝下诏书称:“先帝很敬重万石君,他的子孙都很孝顺,任命御史大夫石庆担任丞相。”

不过,司马迁在《史记》中称,石庆只是一味忠厚谨慎,他在职九年,没有匡正时局和纠正错误的言论。虽然他心思细密,却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张骞、司马相如、主父偃和桑弘羊等能言善辩之士走上历史舞台。石庆去世后,他的一些当官的子孙也逐渐被免职。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