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2018“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

清华演出精彩持续,宛梆《潼台关》火热上演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卢梅 梁辉 文/图 玉龙 编辑人:胡玲娣 发布时间:2018-11-23 12:09:00

宛梆《潼台关》在清华大学精彩亮相

演出开始前演员与观众交流互动

宛梆《潼台关》专家座谈会现场

11月22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清华大学戏曲进校园——2018校园戏曲节“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第二场大戏宛梆《潼台关》在清华大学精彩亮相,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掀起河南稀有剧种进清华大学演出的高潮。

宛梆《潼台关》又名《状元媒》,讲的是杨延景和柴郡主的爱情际遇。宋王赵光义率郡主柴媚春到边关射猎游玩,遭到辽国肖天佐围攻,无奈退守潼台关,柴郡主被辽将所擒。危急时刻,杨延景奉命领兵赶到,救下柴郡主和孟雄。郡主心生爱慕,赠诗寄意、并以珍珠衫相赠。宋王误认为救驾小将是傅金魁,为表彰他救驾之功,命状元吕蒙正做媒,欲将柴郡主许配傅金魁。八贤王赵德芳、状元吕蒙正进宫向柴郡主说明实情,柴郡主决心面见宋王陈述真相。杨家将打败辽兵之后,杨令公押杨延景到宋王面前请罪,柴郡主当面指认真正的救驾之人,宋王免杨延景无罪,并成全他与柴郡主的完美婚姻。

宛梆《潼台关》作为稀有剧种中备受大众欢迎的剧目之一,是由号称“天下第一团”的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精心打造。该剧无论是在唱腔和舞台艺术表演上,还是在舞台的设计和表现上都是极为精致细腻又不失沉稳,特别是宛梆主弦(梆胡)演奏及宛梆唱腔音乐设计都极具地方特色。而张弛有度的故事情节、优美华丽的唱腔和演员精湛的表演更是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赢得阵阵掌声。

演出前,为提高清华师生参与积极性,拉近中国戏曲与青年学子的距离,还安排有丰富的戏曲体验活动,中国戏曲学院的优秀学子及进清华演出的主演将与清华学子进行零距离互动,走台步、穿戏衣、化戏妆、拍戏照,让清华师生真正领略中国戏曲的魅力和风采。

展演结束后,根据“一戏一评”的安排,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陶克,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左奇伟,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清华大学副教授杨怀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小菊,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总经理李志远,总导演张建萍等连夜召开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当晚的演出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宛梆《潼台关》作为非遗剧种,文武兼备、唱法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专家们对该剧的唱腔、字幕、舞美、故事情节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期待宛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宛梆、即南阳梆子,是生长并流行在河南南阳的地方戏。她形成于明末,完臻于清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很早人们称它为“南阳调、老梆子、南阳梆子”。因南阳简称为宛,解放后,改名为“宛梆”。而成立于1951年的内乡县宛梆剧团(现为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是目前国内仅存惟一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