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向新中国70华诞倾情献礼

别具一格,声乐套曲《四季》音乐会唱响郑州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文字:林天泉 摄影:任子龙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9-09-20 16:21:05

李新现 演唱《兰陵王·柳》 钢琴伴奏 赵静静

姬海冰 演唱《桂枝香》 钢琴伴奏 黄蓓蓓

刘乐 演唱《齐天乐·蝉》钢琴伴奏 黄蓓蓓

霍锟 演唱 《雨霖铃》 钢琴伴奏 赵丰

合唱《青玉案·元夕》 领唱  王海光 魏晨晨     指挥  高瑾  钢琴伴奏  艾赛赛

9月19日晚,由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协办的声乐套曲《四季》音乐会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成功演出。该项演出是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之一,是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精心打造推出的一项具有一定探索性、研究性、学术性意义的项目。

音乐会演出曲目为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青年作曲家赵军谱写的新创作品。其挑选了13首与节令物候有关的经典宋词,谱写成14首现代声乐作品,由不同歌唱家采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进行演唱。其中,选取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等12首宋词,根据表现季节的不同,将其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三首曲目。此外,另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将其前半阙谱写成序曲,引入音乐情境;整章则谱写为收尾曲目,境界宏阔,意蕴深远,将情绪引向高潮。这样整部套曲共分为头、春、夏、秋、冬、尾六个部分,头尾相衔、绵延迭进,在音乐动机的相互呼应中形成连贯统一的整体,展现了个体对四季变化的深刻感悟。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浓缩着万物生长的规律,昭示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是与人类社会最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之一,也以其强烈而鲜明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感受。古今中外,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与季节有关的诗歌、绘画、音乐等文艺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上,维瓦尔第、柴可夫斯基等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留下了以《四季》为名的专题音乐作品。而在我国的宋词中,也有许多与季节相关的佳作,既有对节庆、时令的生动描绘,对季节变迁的人生感怀,更抒发了词人对真善美的坚定追求,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对家国情怀的深沉感悟。对于处于四季分明地区的人们来说,四季这个主题具有永恒的价值,而宋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宋词中的“四季”,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套曲选取经典宋词作品,按四季变化有机组合,采用现代作曲法,赋予宋词既深得传统韵味又独具时代气象的音乐特质,是古今艺术家一次跨时空的心灵对话。该套曲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整体性与独立性兼具。以四季变化为主线,将宋词作品有机组合,并通过音乐的对比、变化,使之形成气息勾连、相互呼应的完整套曲;同时,每一首作品都根据情感、内容的不同,精心构思,力求在艺术性上有所创获,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

二是音乐形式丰富多样。从音色要求上有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等,从演唱形式上有独唱、重唱以及合唱,不同的音色和演唱形式有机组合,整体错落有致、结构严谨,充分展现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是地域特色鲜明。借鉴了中原地区传统声韵、曲牌音乐元素以及板腔体结构、拖腔、甩腔等戏曲音乐创作手法,并通过钢琴模拟古琴、古筝、丝竹、吹管等民族乐器特色,凸显出宋词典雅、细腻等特点。

四是艺术呈现富有张力。曲式结构吸纳了发展式、推进式、无再现式、起承转合式等我国民族音乐曲式特色,又在传统音调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融入当代技法。古今情感的碰撞交流、经典宋词的当代演绎、传统技法与现代理念的结合,使得作品充满了个性张力。

总的来说,本套曲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滋养的基础上,力求推陈出新,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品味和鲜明个性。该项目的成功演出,是促进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现代传承、传播的有益尝试,是传统音乐技法与现代艺术理念交融共生的积极探索,是推进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民族化、国际化的具体实践,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河南省建国以来首场原创声乐作品专题音乐会,是我省音乐家向新中国70华诞的倾情献礼。相信这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将激起阵阵涟漪。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