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做文旅深度融合的艺术乡建 《中国文化报》为何整版重推?!

来源:爱和小镇 来源作者: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1-03-12 10:19:08

让“三彩”艺术走入当代生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彩是指多姿多彩的陶瓷世界,它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见证者,洛阳是三彩的发源地。中国洛阳三彩是陶瓷史上的创举,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它把中国陶瓷文化的潜能和优势都充分彰显出来,是中国陶瓷文化悠久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经验、技术、审美感受与文化底蕴的结晶,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演进,又催动三彩艺术一次次升华,每个时期的三彩既有对前人的承传,又展示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美学风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郭爱和说。

“我希望从概念、文化、格局上,让洛阳三彩的价值最大化。”作为学者,郭爱和梳理了洛阳三彩的文脉,他的三彩釉画、写意三彩、三彩环艺、三彩陶艺等,极大丰富了洛阳三彩的内涵。

1986年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后,郭爱和就专攻三彩创作,并留校成立洛阳师专壁画工艺研究室。此后下海专做三彩艺术,他也主攻国际市场,通过出口工艺品的方式向国外推出环境装潢类的三彩艺术作品。2008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郭爱和和他的团队开始在国内布局,版图逐渐扩大:先是在河南洛阳市区落户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2016年又在洛阳师范学院建立中国三彩艺术馆,此后将自己的工作室衍化成了中国三彩文创园,再后来建立了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又名“爱和小镇”),希望通过自然和艺术的结合将三彩文化传播出去。

在洛阳把三彩作为最重要的文化品牌的当下,随着三彩艺术实践的不断深入,郭爱和也逐渐把洛阳三彩变成了一生追求的事业,理论梳理、人才培养、宣传推广……成了他的责任和使命。

去年,洛阳三彩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这座公益博物馆把从仰韶时期、汉唐到现代的三彩文化进行梳理并展示,选址在洛阳新八景之一的丽景门,旅游流量不逊于洛阳市级博物馆;中国三彩艺术馆主要负责学术理论研究、学生普及传授、三彩研究制作,已经连续两年在人才培养、全国巡展两个项目上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中国三彩文创园涵盖了从陶瓷制作到展示、研学的完整产业链。

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让传统工艺走入当下生活,郭爱和做得非常成功。洛阳三彩艺陶瓷有限公司创立“三彩艺”品牌30余年,郭爱和领衔2位国家级大师、3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位省级陶瓷艺术大师、1位河南省青年陶艺家及上百位工艺美术技师组成专家团队,已经开发十几个系列、上千品种的文创产品,成为三彩艺术研究传承与创新活化的杰出代表,在国际、国内荣获各类奖项100余项。这些文创产品广泛运用当地传统文化元素,如央视报道过的《绽放》取材于洛阳牡丹,《中国尊》取材于3000年前的何尊,用当地泥土做“和乐壶”等。此外,将三彩陶瓷应用于各大城市环境工程,同时展陈到景区柜台中:2015年为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堂创作大型陶艺装置作品《鱼乐图》、2015年为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设计制作大型三彩壁画《寻梦丝路》、2016年为洛阳师院成均楼设计制作大型三彩壁画《礼乐鼎盛》《文明之源》、2017年为上海地铁17号线国家展览中心和朱家角站设计制作三彩壁画《诸光开物》《长街韵》《古桥风》、2018年为洛阳城市规划馆设计制作大型三彩壁画《洛阳》等。

为山村作画 造梦文旅融合

改造后的爱和小镇

今年大年初一,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入园游客约3000人,对于这个偏远山区来说,如此的人气是以前难以想象的。

2015年筹建,短短6年间,这个将旧窑洞、老房子、大陶缸与洛阳三彩结合在一起的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花树凹,真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陶艺村,且在去年获评国家3A级景区。

2015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爱和邂逅了洛宁县罗岭乡一个叫“花树凹”的小山村,他觉得这里像极了阿尔卑斯山,柏树成林、两山一河、绿地缓坡……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这不就是理想中的“陶花源”吗?

花树凹村的文化底蕴也不可小觑。它距河南省省会郑州220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230公里、距洛阳市98公里,距仰韶文化遗址62公里、二里头遗址126公里、汝窑遗址138公里、钧窑遗址196公里、巩义三彩遗址150公里,是中国陶瓷发源的核心地,也是中华洛书的源头。

建设公园肯定是少不了投资的,但郭爱和和他的团队喊出了“四季花谷、静美洛宁、陶醉罗岭——中国乡村艺术公园”的口号,他们秉持该概念,减少违和投资、不搞大拆大建、保护自然风光、保留当地民舍,“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把自然呵护得更加自然”。

为了这个愿望,郭爱和和团队上百次地奔走于洛阳和罗岭之间,水电不通的时候,都是住民房、吃农家饭;需要平整土地的时候,他身体力行干农活;准备开工前,他彻夜修改图纸……为了保护纯朴的自然风貌,他经常去“巡山”,修修剪剪,捡拾垃圾……

要说大手笔,就不得不提“四季花谷”的打造了,通过四季花卉移植,除去肆意生长的杂草,种上油菜花、格桑花、波斯菊、太阳花、蓝色亚麻、鸢尾花等,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绽放的花朵,可谓是用自然的力量改善自然景观;另一个途径是像其他乡建艺术家一样,将三彩瓷植入当地景观中。

“乡建的一大误区是大拆大建、把农民房屋推倒重来,这样留不住乡愁,要不就是画蛇添足。”郭爱和说,把游客吸引过来后,他不会转型为开发商、地产商,他是用三彩艺术为文旅赋能的人,餐饮、民宿、农作经济不是他的领域,他的舞台在三彩世界。

具体怎么做呢?先向当地居民征集了9999个生活容器“缸”,在村口设计了一个名为《容》的装置作品,从航拍角度看,这个作品极具美感,把带着几千年文明记忆的三彩扎根在乡村,并赋予其海纳百川的哲学内涵;他们又用料浆石、陶瓷缸底把原本坑洼的土路变成陶瓷之路,游客可以踩着陶瓷之路漫步在花海之中;他们也保留了窑洞、烟房、民宅这些具有生活记忆的建筑,用当地的夯土墙做博物馆主体墙,用当地泥料做文创产品。

郭爱和的目标是要把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打造成世界级的艺术景观,目前当地已经形成了以爱和小镇为龙头,辐射带动罗岭乡境内的石佛山摄影基地、印象春楸园、讲理村、熙居公社等多处特色乡村旅游竞相发展的局面,年均游客超8万人次,收入2000余万元。

嫁接贫困山村 成就艺术扶贫典范

中国当日艺术展

做旅游的人都希望靠近成熟景区,洛宁县的旅游资源却相对贫乏;艺术需要有经济实力、有文化品位的人来欣赏,郭爱和却把三彩带到了贫困山村,这事能成吗?

2015年,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没什么文旅资源、没有好的物质基础,怎么打响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的名头?郭爱和选择的是通过活动带营销,于是“中国当日艺术展”的创意出炉了。该展连续举办6届,时至今日仍是公益的,它创造了经济界、艺术界介入乡村扶贫的高效模式——“当日”艺术家当日创作、当日展览、当日抢拍、当日捐赠。参与的爱心人士当天以抽拍的形式可获得艺术家作品作为爱心回馈。第一届只有郭爱和的23个好友、同学参加,第二届人数就翻倍了,到第4届已经吸纳了百位艺术家和百名爱心人士……募得的爱心善款全部用于洛宁县乡村学校的美育教育,截至第6届中国当日艺术展,共筹集爱心善款124.8万元,共邀请艺术家450人次,捐赠作品513幅,吸引爱心人士423人,为86所中小学挂牌设立“美育教室”,为洛宁县罗岭乡前河小学、罗岭乡初级中学、罗岭乡中心小学、上戈镇初级中学、长水镇西街小学、长水镇回民小学、长水镇王伙小学、长水镇西寨小学、马店镇中心小学、马店镇初级中学捐赠10个大型户外电子屏,组织洛宁中小学师生研学1164人次,捐赠图书6000余册。120多万元捐款共支持建设了86个当地乡村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室,惠及万余名乡村学生。

“中国当日艺术展”已经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艺术扶贫品牌。在这个公益平台上,众多爱心人士介入,其他乡村扶贫项目被融合进来,海燕出版社、洛阳师范学院向洛宁县罗岭乡捐赠图书,洛阳师范学院老师和参展艺术家为孩子们上美术课。在“中国当日艺术展”的支持助力下,洛宁县的1000多名中小学生第一次走出大山,走进市区博物馆进行美育研学。

“2019年,我们又提出‘美育中国’计划,从贫困乡村开始,从娃娃抓起。中国经济发展了,最缺的是教育,教育里最缺的是美育。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都是美学概念,孩子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美,这些梦想在未来是不可能实现的。”郭爱和说,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与国内各高校在创意服务平台搭建、创意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如相继被洛阳师范学院授予“创新创业基地和旅游学科建设基地”、被景德镇陶瓷大学授予“实习创作基地”“教学实习基地”“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创新中心中试基地”、被西安美术学院授予“工艺美术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

郭爱和及其团队义务为罗岭乡前河村、韩沟村、卧岭村、皮坡村设计制作统一标识的三彩村标10余座,并对罗岭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行义务指导。在罗岭乡文化广场规划设计、“洛宁高铁旅游宣传专列”、洛宁凤翼山森林公园环艺《凤穿牡丹》、323省道洛宁段环境提升等工程中,都有爱和小镇设计团队的义务设计与指导。他们也根据当地种植特色及乡土民居,倾力打造“油菜花观赏节”“向阳花节”“三彩中国年”等节庆活动,拉升当地文化旅游人气,客观上促进了蛇沟、皮坡、罗岭、前河4个村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销售,带动37户群众发展农家乐。

爱和小镇流转土地500多亩,当地农户可按照统一规划种植农作物,种植收益全归农户所有。贫困人口有机会到园区务工,贫困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当地村民会优先安排到郭爱和三彩工作室就业,学习陶瓷制作技艺。

新华社的持续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黄金时段《大美中国》的循环播放,让洛宁“中国乡村艺术公园”走红全国。

郭爱和认为, 洛宁“中国乡村艺术公园”的定位,其实就是植入一种理念,用文化的、艺术的、环保的、可持续的理念,把洛宁的青山绿水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这是最实惠、最经济、最环保,也是最可持续的精准扶贫。

【记者手记】

在美丽乡村的时代主题之前,流行城镇化浪潮。那时,我们见到不少城市里万幢高楼拔地而起,然而大同小异、千城一面。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但东方文化的意识变弱了,就连大江南北也渐渐失去了差异化的特征。

当下,乡村建设也存在一些误区,大致有唯古、唯洋、唯艺术几个方向,克隆了城镇化的通病,把农民房舍推倒重来,唯古就是来一排标准化的仿古建筑;唯洋就是来上一排整洁的欧式建筑;唯艺术就耐人寻味了,乡村的夯土墙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现代艺术,作品明明挺美但总觉得不协调,就像逻辑上颠倒了主次,边角料夺去了主角的光彩。

有些乡村地区相对来说是落后的,生活设施不足、道路通行不畅,但恰恰是这样的泥泞和相对的宁静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所在。大城市病通行的当下,人们渴望回归一种相对小众、信息相对缺乏、节奏相对缓慢、气息相对清新、视觉不那么疲劳的乡村生活。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接地气而不是奢华,需要自然的抚慰而不是视觉景观的刺激。

印象派画家崇尚去自然中捕捉灵感,而古典派则从前人画作、经史子集里划定素材,他们在艺术流派上能够并存。但在乡村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多尊重自然、能从自然中找寻灵感的艺术家。

徽派民居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集成了那个时代的美学元素、记载了那个时代的民居特点。但换一个角度反思我们当下的建筑、生活难道不值得被记录吗?如果艺术家找不到当下的风格,那就请保留乡村民居原有的样式,因为未来,它们的美也许会被再度“发现”。

郭爱和的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和乡村融合的典范,恰恰就是因为它较大程度地尊重、保留了当地民居的生活方式,使用了当地的建材;还因为它取法自然,其中大手笔的“四季花谷”,看似人为,仍是借用了自然的力量来改善自然。

真心希望,以后的艺术乡建者能够多多俯身,置入灵魂,付出诚意。

小镇三月

万物复苏 陌上花开

      明媚 青春 自然  浪漫

           三月  书写着满满的美好

             最好的时光 待最美的你...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