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河南博物院“猛(萌)虎出山”

“虎虎生福——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开展

来源: 来源作者:豆晓宇 文/图 李燕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2-01-28 16:31:56

展览海报

展厅

嗷呜!嗷呜……寅虎值岁,同沐祥瑞。1月28日,“虎虎生福——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河南博物院东配楼二楼开展。春节将至,您不防与亲朋好友一起,走进河南博物院共品中国虎文化。

该展览由中国文物报社、河南博物院及全国各地近50家文博机构组成“生肖文化传播联盟”合力筹办,汇集了数百幅与虎相关的标本、文物、艺术品图片,从“自然世界中的虎”“历史文化中的虎”“民俗生活中的虎”三方面内容,带您认识虎、了解虎、珍爱虎。

你知道吗?老虎起源于中国

虎属猫科家族,是食肉目中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的一支,起源于大约11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该展览“自然世界中的虎”这部分中,你会知道,目前已知最早的虎化石是中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的龙担虎,生存于约25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由此,许多科学家推测老虎起源于中国;你还会了解到虎的分布区域曾涵盖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不同气候带,可以说老虎是纵横四方。到底有多少品种的虎?它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了?不如来展览中寻找答案。

扶正镇邪,虎是中国人的保护神

早在上万年前,虎就同中华先民生存在一起,在与其共生的环境中,对其威猛神武的气势、百折不挠的精神、强健剽悍的体魄,既敬畏又向往,并予以崇拜;又因它特有的王者风范、华丽美感和不怒自威的震慑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勇气、力量乃至财富的象征,成为扶正镇邪的保护神。展览的第二部分,从古代礼玉器到青铜器、从砖瓦石刻到字画书法,从衣着服饰到生活器具,在展示的3000多件历朝历代虎文物图片中,您绝对会沉迷于“虎距东方”的文化内涵。

世代相传,我们就是爱老虎

你家宝宝穿过老虎鞋,带过虎头帽吗?虎的形象进入民间后,更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物”,虎的形象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大门,这样恶魔就不敢进;还有人睡虎头枕,期盼像老虎一样健康强壮;更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以求平安;从远古时代到今天的各种宗教,对虎的崇拜也由来已久,“武松打虎”“杨香扼父救虎”“河南民权画虎村”“非遗布老虎”……关于虎的神奇传说和各民族由虎形成的有趣习俗、精美艺术品等也被世代传承。虎年,不如与家人在展览里找回最温馨的童年记忆、最向往的美好生活。          

负责展览筹备的河南博物院陈列部袁鹏博说:“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河南博物院为大家奉上“虎虎生福”生肖展,旨在用根植于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强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用生肖虎的文化内涵,传递坚强勇敢的民族信念,寄托消灾辟邪的美好期盼。”

末尾彩蛋 河南博物院猛(萌)虎出山(河南博物院提供图片)

灰陶卧虎,商代,高6.2,长10厘米,1954年郑州二里岗出土灰陶胎,模制,前半部两爪及吻部伏地,瞠目露齿,口腹均有孔直通腹腔。

青玉虎形佩,春秋,宽6.2,长12.5厘米,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体呈扁平形,虎低首弓背,驱肢卷尾。虎身一面通体满饰虎纹,腹部、双肢刻有少许几何纹。另面光素。口与尾处各有一圆穿可供穿系佩戴。

玉虎形跽坐人,西周,高5、宽2.5、厚2.8厘米,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玉虎形跽坐人为黄绿色,顶部有褐斑,微透明。整个玉人以圆雕手法雕刻,造型独特。

镂空龙虎纹铜仪仗戈,春秋,长20,宽12厘米,鄢陵县出土,该戈为礼仪之用,制作精美。整体采用镂空技法,龙虎纹作装饰,尤其巧妙的是戈内处为虎形,此虎匍匐偃卧,大口张开,紧紧咬住戈援,意趣横生。

褐釉黑花虎形瓷枕,宋代宽15、长40、高11厘米,1968年修武县李固村采集。枕呈卧虎形,微弯曲,虎头置于并拢平伸的前肢上。尾前翘紧贴其身。枕面略凹,施白釉,用黑褐二色绘出山石、树木、雁、猴、鹿等。除枕面外,通体施褐釉。用黑彩画出虎身斑纹。釉不过底。此枕造型、釉色和纹饰等均属磁州窑系的佼佼者。

胡爽庵猛虎图轴,现代,纵70、横40厘米,北京画院田零捐赠。此件为设色写意猛虎图轴,画面左上角作者自题款“胡爽庵写”,后有“襄阳人”“胡爽庵”阴阳印记两方。画面右下角有阴文印记“天岭赏”一方。

猛(萌)虎出山,恭迎新年!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