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文明以悦 | 从郑州向世界——策展人刘征访谈录

来源:本源社区书院 来源作者:小尘 文/图 焦榕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2-04-18 11:27:12

由本源社区书院主办的“文明以悦”丝路文明艺术展览,以博大恢宏的世界古文明为主题,呈现顶级收藏三十余件,跨越亚欧非大陆,纵横近三千年历史。展品形制丰富,造型华美,保存完整,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均属国内罕见。

在这场顶级文化精神盛宴背后,是本土的丝路文化艺术学者、收藏家为传播古文明之美、推动艺术与历史的思想交流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聚焦展览,漫谈人文,此篇采访邀请到策展人之一的刘征老师,分享他对展览的理解,思考与期望。

本次展览标题为“文明以悦”,您如何理解这四个字?

简单来说,随着人的认知积累越来越丰富,范围也越来越广,他对幸福、快乐和生活的追求,即文明以悦中的“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文明就是“悦”的基础,是我们人类幸福的基石。这是我的解读。

而我们的展览就是一次面向大众的分享——俗话说的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本次展览在河南郑州落地,这个地点对您有何意义?

我是土生土长的郑州土著。这些年常听人说,郑州是有历史没文化的“文化沙漠”,这种现状是很多客观因素导致的。

而受益于改革开放,像我这种能够走出国门看世界的人 ,现在希望尽心对家乡进行“反哺”。

另外我觉得,在大家对域外文明还不甚了解的现阶段,文明以悦这样的展览更有意义。

虽然由于网络发达,信息爆炸,大家获得信息变得尤为便利。但是对实物的鉴赏与展览仍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我也希望这样的分享能够持续性地进行下去。

开展前,一位外地的朋友曾遗憾地表示“可惜在郑州”。而策展人宋功老师当时的回答我觉得特别好——“可贵在郑州!”

本次展览以域外文化为主题,可能让大众觉得有些陌生和遥远。我们该如何在世界与中华的古文明之间建立联系?

首先,文明是在一直交流、融合和串联的过程中建立的。大量的考古发掘证明,东西方文化的交互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以展品举例,在欣赏犍陀罗的佛陀坐像时,我们会发现,其实在龙门石窟和巩义石窟寺中,就有大量受犍陀罗风格影响的造像形制表现。

类似的历史印记与交流痕迹在艺术中十分常见。域外文明与我们的文化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文博爱好者在观展后,称赞文明以悦是一个“小而精”的展览,即规模小,规格高。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对这种模式并不陌生。我看过很多日本的古代艺术展览都是小而精的。

在本源社区书院,我们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充分利用空间、展陈和视听的手法呈现出一种私密化的沉浸式展览。

对习惯了大型博物馆的人来说,应是很新颖的体验。从实际反馈中,大家也的确很享受这样的观展方式。

在本次展览中,老师您个人最喜欢的展品是哪件?

古巴比伦的神庙石基。

文明的标准之一就是文字的创立。这块石基上刻有楔形文字铭文,清晰完整,等级很高。它与“文明以悦”的主题,丝丝入扣,相互呼应。

此外,楔形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专门挑选了这件给大家展示。

最后,请谈谈您与本源社区书院合作策展的缘由?

作为一家现代化书院,本源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又拥有广阔的世界性视野,这种包容性和兼容性对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来说都是很先进的。

而作为公益机构,本源十年来始终秉持自己的理念,这种坚持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因为我对丝路的研究工作也进行了快十年,可以说是机缘巧合。

最后,在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和分享上,我和书院的目标是一致的。将展览放到书院是很正确的选择,策展过程很愉快,最终的效果也非常出色。

策展人  刘征 丝路文化艺术传播者

2011年师承日本著名犍陀罗艺术研究者、鉴藏家栗田功先生以及资深藏家贺来达三先生、清水美贵雄三位恩师,进入丝路文化艺术品领域工作至今,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丝路文化以及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曾与国内多家博物馆与美术馆合作,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北京木木美术馆等。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