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淮阳太昊陵庙会

来源: 来源作者: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2-09-11 15:16:00

把历史名著和古老的传说编成了民间舞蹈形式,让人耳目一新。

一年一度的古庙会都要举行祭祖大典。

岁月沧桑,拂不去香火的缭绕;

人潮涌动,停不住朝祖的步履。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原腹地河南淮阳,一场盛大的传统古庙会——太昊陵庙会就此拉开帷幕。该庙会又称“二月会”,会期一个月,至农历三月初三结束。

淮阳是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建都和长眠之地。伏羲“制嫁娶之礼”后,原来在本氏族内部近亲婚配被禁止,男女配偶,必须到外氏族去找,并规定每年仲春为男女集体选择配偶的日子。《周礼·媒氏》中有这样的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鼓励不同氏族的男女找一聚会地,谈情说爱,唱歌跳舞。有关专家认为,这就是太昊陵古庙会的起源。

据了解,淮阳太昊陵为历朝历代全国太昊伏羲专祀地,从古到今香火不断,绵延数千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2004年,淮阳太昊陵庙会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当年升格为省祭后,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华姓氏文化节。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和淮阳二月古庙会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淮阳太昊陵庙会又以参会人数一天82万人次,被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全球单日参会人数最多的古庙会”。

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太昊陵庙会的盛况,是再恰当不过了。“二月会”期间,太昊陵整个陵区到处是进香拜祖的人群,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从午朝门而进,穿道仪门,过先天门、太极门,到统天殿,再到香火鼎盛的伏羲陵墓前。祭祀时,要焚香、鸣炮、献祭品,叩首、叩首、再叩首。

起始于遥远古代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承载着诸多的民俗遗风。

在庙会上你会看到,人们打着绘有龙图案的黄旗,或一个“会”,或一个群体,或一个家族,沿着陵区750米的中轴线,一步一叩首,直至伏羲陵前。

在庙会上,你常常能看到不少求子还愿的队伍,披红挂绿的男孩在家人的簇拥下,又是放鞭炮、又是吹唢呐,喜气洋洋地向“人祖爷”答谢恩赐,报告祖宗已吉祥得子,祷告“人祖爷”保佑孩子长大成人。

在庙会上,你还能看到原始巫舞“担经挑”。“担经挑”又称“担花篮”,是“原始社会以舞祭媒保留下来的一种遗俗”,舞者多为50岁至80岁的老斋公(当地对年长妇女的尊称)。

在太昊陵祭拜过“人祖爷”后,游客香客都要买一些泥泥狗带回去,这不仅是想沾沾泥泥狗的“灵气”,同时还为了驱邪避灾。“泥泥狗”又叫陵狗,是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总称。因它是为纪念伏羲、女娲“抟土造人”育万物而制作的,又为淮阳太昊陵所独有,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狗”。海内外专家、学者们评价说,泥泥狗是“真图腾”“活化石”,是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的活性史料。

一拨拨的人从陵区出来,一拨拨的人又拥入陵区。一如这缭绕的香火,人们仿佛在追寻着祖先的足迹,探究中华图腾远古的肇始。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