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二砂艺术中心”整体搬迁“彩虹盒子”

为当代艺术留更多空间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栾姗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6-04-25 17:05:06

4月22日,在彩虹盒子艺术园区,参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

一座宁静的老厂房,道路两侧的法桐新叶吐绿,一栋栋上世纪的德式建筑静静矗立,这里就是1964年建成投产的“中国第二砂轮厂”,也是郑州最著名的文创聚集地——“二砂艺术中心”的所在地。

今年初,郑州市启动二砂文创广场项目,“二砂艺术中心”也由此面临整体搬迁。几经周折,“二砂艺术中心”创始人姜山采取从业主手中整体租赁一个老旧厂区的办法,选址在郑州经开区投资建设了“彩虹盒子”艺术园区。

新的艺术园区能否继续承载他们的艺术梦想?在非营利性艺术园区和商业性艺术园区的融合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各自的互动发展,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永不磨灭的工业记忆

3年前,因为“文创”二字的出现,本已淡出多年的白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即原中国第二砂轮厂)再一次回到大众视野中。这一次,它褪去了厚厚的工业产业外衣,成为郑州首个文化创意聚集地,也被诸多文艺人士寄予了厚望。

在运行了两年多后,“二砂”艺术文创聚集地交出的成绩单并不理想,文创产业类租户数量不足50%,艺术类租户数量不足30%。2015年11月末,土地所有方白鸽集团发布公告称:根据郑州市政府的规划部署将进行整体搬迁及统一再规划;鉴于现有商户租约即将到期,将在2016年1月1日收回租赁的土地、房屋。

此次租户的整体搬迁,并不是要拆除老建筑。而是郑州市政府两大投融资平台郑州控股公司和郑州地产集团共同组建河南国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白鸽厂区工业遗址中的近现代优秀史迹建筑打造“大房子195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取意于1953年中央决定在郑州筹备砂轮厂,保护这份永不磨灭的工业记忆。

搬迁以来,面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姜山一直积极寻找新的文创聚集地,来承载他心中的“梦想和远方”。

承载梦想的彩虹盒子

“大房子1953”无疑是复制“798艺术区”的发展模式,对于政府和艺术家而言,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为何姜山要在经开区租地十年,投资建设“彩虹盒子”艺术区,而不是等“大房子1953”升级改造后,在原址重建?

从“石佛”到“二砂”再到“彩虹盒子”,10年间,姜山辗转郑州多家文创聚集地。面对不停的搬迁和改造,姜山坦言说,惊喜地看到郑州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城市的变化如同艺术的发展,都是一层层“炮灰”堆积垫高的,他愿意做第一层“炮灰”。对于姜山而言,做“炮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商业性艺术园区里迷失了艺术的初心。

艺术家渴望有安静的环境和廉价的房租,也喜欢热闹扎堆并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又害怕艺术吸引商业之后被商业驱逐。“彩虹盒子”艺术园区运营副总经理李洋说:“我们不排斥商业化,但是也不愿意艺术被商业过度消费,变成了商业的衍生品。”

李洋的话,不禁让记者想起被过度消费的北京“798艺术区”,越来越商业化,由时尚艺术区向时尚产业区转型的过程中,不再重视它“起家”时依靠的艺术家,居高不下的管理费、租金让不少艺术家选择了“离家出走”。

“这里没有高昂的租金,只有贴近大众的艺术。彩虹盒子就是要给热爱艺术的人一个梦想承载地。”姜山说。

艺术商业的双向平衡

多年前,郑州缺乏当代艺术园区,造成尹朝阳、王宏剑等一大批当代艺术家远走他乡;多年后,郑州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市民精神消费需求的旺盛,成就了石佛艺术公社、良库工舍、莫空间等一批当代艺术园区。

这些艺术园区都是采取租赁老式厂房和仓库的形式,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不确定性。如果说“二砂艺术中心”整体搬迁“彩虹盒子”是序幕的话,在石佛艺术公社发展成为艺术房地产项目之后,也引发了一批画家“离家出走”,转移到租金更便宜的登封梨面沟村。前圆明园画家村村长、画家伊灵说:“姜山等人的担心并非多余。文化艺术的发展面对商业资本的介入完全不堪一击,不断重复‘以艺术始,以商业终’的轨迹。”

知名艺评人齐岸民认为,每一个艺术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与科学引导。政府对艺术区的支持应表现在为艺术家创造更好的环境、保护艺术生态上,在管理上、资金上、税收上要给予艺术园区特殊的扶持政策,为当代艺术多留些空间,使其真正成为艺术的孵化器、原创的发源地。

又是新的一天,在“彩虹盒子”艺术园区,一大批当代艺术家开始筹备园区首个展览——《“达摩”计划全球新媒体艺术展》。在朝阳的拥抱下,他们坚持用梦想去影响这座城市。

公共文化